7月销量出炉,合资车霸榜,哈弗H6仅排62

最近网上有个说法挺火的,说“燃油车又赢了”,还附上了一份七月份的汽车销量排名,乍一看,榜单前几名确实都是咱们熟悉的老面孔,什么日产轩逸、大众朗逸,清一色的合资车,好像真有那么回事。

但是,咱们老百姓看事情不能只看个热闹,得往深里琢磨琢磨。

这到底是燃油车的大获全胜,还是旧时代巨头们最后的倔强?

7月销量出炉,合资车霸榜,哈弗H6仅排62-有驾

这事儿,得掰开揉碎了看才明白。

首先,榜单确实没骗人,日产轩逸卖了两万六千多台,又拿了第一,这车在马路上随处可见,被称为“家用神车”不是没道理的。

紧跟着的是大众朗逸,也卖了两万三千多台。

再往后看,前二十名里,有九款车都是十万块上下的合资家轿。

看到这,很多人心里可能就犯嘀咕了,现在满大街跑的绿牌电动车越来越多,各种新势力、比亚迪的宣传铺天盖地,怎么到了真金白银掏钱的时候,大家还是选了这些老牌燃油车呢?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现实,也很接地气。

咱们国家很大,不能只看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大城市的情况。

在广大的三四线城市,甚至县城和乡镇,生活节奏和用车环境跟大城市完全是两码事。

在那里,可能找个公共充电桩比找个加油站难多了,很多小区的电网条件也不一定支持家家户户都装充电桩。

对于那里的居民来说,买车图的就是个方便、省心。

7月销量出炉,合资车霸榜,哈弗H6仅排62-有驾

一辆十来万的合资车,技术成熟,全国各地的修理厂都会修,配件也好找,开个几年卖二手车,价格也相对稳定。

这种消费习惯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路径依赖”。

所以,轩逸和朗逸的畅销,更多是赢在了庞大的销售网络和多年来在老百姓心中建立的“皮实耐用”的口碑上,是它们过去努力的结果,而不是现在产品力有多么领先。

而且,我们还得看到这“胜利”背后的代价。

这份榜单上,很多合资车的热销,是靠着“打骨折”式的降价换来的。

就拿大众途观L来说,这车以前怎么也得二十多万,现在终端优惠完,十六七万就能落地,降了足足四万多。

还有大众迈腾,为了保住商务车的市场,优惠五万块也是常有的事。

这哪里是“赢了”,这分明就是在“割肉求生”。

这就好比一个曾经门庭若市的高档商场,现在只能靠挂着“清仓甩卖,一件不留”的横幅来吸引顾客,场面虽然热闹,但透着一股子心酸。

丰田的RAV4、本田的CR-V这些曾经要加价才能提车的SUV“神车”,现在也都在用降价来维持销量。

7月销量出炉,合资车霸榜,哈弗H6仅排62-有驾

这种靠牺牲利润换来的数字,含金量到底有多少,明眼人一看便知。

那么,是不是咱们的国产车在燃油车领域就彻底不行了呢?

恰恰相反,这份榜单反而揭示了国产燃油车正在经历一场非常健康、也非常残酷的内部变革。

你看整个榜单,自主品牌的表现呈现出一个清晰的“尖锥形”:顶尖的几款车实力非常强悍,而底部的很多车型则在被市场无情淘汰。

咱们先看塔尖上的。

吉利的博越L,一款设计和配置都相当出色的SUV,卖了两万一千多台,直接冲进了榜单第三名,把一大票合资对手甩在身后。

它的兄弟车型星越L,也卖了一万七千多台,排在第七。

长安的CS75 PLUS和奇瑞的瑞虎8,也都稳稳地排在前列。

这些车凭什么能卖得这么好?

已经不是单靠便宜了。

现在你花十五万买一辆星越L,能得到的内饰豪华感、智能车机体验和动力感受,可能不输给三十万的合资品牌。

7月销量出炉,合资车霸榜,哈弗H6仅排62-有驾

奇瑞的瑞虎8,靠着那套扎扎实实的发动机技术,也赢得了一大批懂车的“理工男”用户。

这说明,我们最好的那批国产车,已经完成了从“能用”到“好用”的蜕变,开始在技术、品质和设计上跟合资车正面较量,并且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这才是真正有质量的增长,是咱们中国汽车工业实打实的进步。

当然,有塔尖就有塔基。

榜单也显示,有很多我们曾经熟悉的国产车型正在快速掉队。

比如曾经连续多年霸占SUV销量榜首的传祺GS4,现在一个月只卖出四百多辆,基本上就是在清理最后的库存了。

更惨的是,有四十多款国产燃油车,一个月连一百台都卖不出去,像奔腾T77只卖了7台,基本上已经被消费者遗忘了。

这是一场内部的“大浪淘沙”,那些技术老旧、设计跟不上时代、没有核心竞争力的车型,正在被市场加速出清。

这个过程虽然痛苦,但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好事,它逼着所有车企必须拿出真本事,用心造好车,而不是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

最后,我们必须说说那个最具代表性的车型——哈弗H6。

7月销量出炉,合资车霸榜,哈弗H6仅排62-有驾

这款车曾经是多么辉煌,连续近百个月都是SUV销量冠军,被誉为“国民神车”。

可如今,它以四千出头的销量,排到了第六十二位。

H6的衰落,让人感慨万千,但它不是因为自己变差了,而是因为整个时代变了。

一方面,在它最擅长的十到十五万价格区间,以比亚迪宋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带来了“降维打击”。

人家用电,一公里才一两毛钱,用车成本极低;车里有大屏幕,能K歌能看电影,智能化体验完全是另一个次元的。

这让很多原本想买H6的家庭用户,转头就选择了绿牌车。

另一方面,在燃油车内部,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博越L、CS75 PLUS这些新一代的国产SUV,在设计上更年轻,技术上也更先进,也分走了H6大量的客户。

H6今天的困境,就是整个传统燃油车市场困境的一个缩影:前有新能源大军压境,后有同类产品激烈追赶,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所以,兜兜转转回到最初的问题,所谓的“燃油车又胜了”,其实是个伪命题。

我们看到的,不是一场简单的胜利,而是一次深刻的市场结构调整。

合资品牌靠着降价和品牌惯性,守住的是正在不断萎缩的存量市场,它们的“霸榜”更像是一种虚假的繁荣。

而我们的自主品牌,虽然在燃油车领域也面临巨大挑战,但顶尖产品已经具备了和全球对手一较高下的实力,同时在新能源这个全新的赛道上,更是展现出了强大的活力和领先优势。

这份看似“燃油车胜利”的榜单,恰恰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发生一场天翻地覆的变革,一个由我们中国品牌主导的新时代,其实已经悄然来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