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现在这汽车圈子,与其说是卖车,不如说是搞“人设”。今天这个老总一身工装裤,跟你聊诗和远方;明天那个大佬在发布会上潸然泪下,说自己为了梦想浑身滚烫。一个个都快成演艺圈的了,就差在车顶上开直播带货了。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造神运动”里,长城汽车就像个异类,一个闷着头蹲在角落里拆发动机的“技术宅”,大家都在聊星座,他非要跟你掰扯齿轮比,你说这天还能聊下去吗?
就拿前阵子闹得满城风雨的“欧拉好猫刹车失灵”来说吧。网上小作文满天飞,键盘车神们已经把剧本都写好了:车主声泪俱下,品牌傲慢无礼,最后正义的网友一拥而上,逼得厂家鞠躬道歉。按照这路数,长城公关部估计电话都快被打爆了,赶紧写稿子、找水军、准备抹眼泪吧!结果呢?人家愣是一声没吭,直接把车主请过来,俩人手拉手找了个国家级的司法鉴定机构。这操作,就像俩小学生打架,不叫家长,反而拉着手去找物理老师做受力分析。
当所有人都搬好小板凳,等着看一场“手撕渣男”的年度大戏时,长城默默递上来一份比教科书还枯燥的检测报告。结论简单粗暴到令人发指:“未执行制动动作,油门处于满开状态”。这话啥意思?就是哥们儿,你压根就没踩刹车,把油门当刹车踩了。这场本该轰轰烈烈的舆论风暴,就这么被一个冰冷的数据给“物理降温”了,搞得准备冲锋的网友们都愣在原地,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那叫一个憋屈。
你以为这是他第一次这么“不会来事儿”?天真了。几年前那场轰动业内的“常压油箱”大辩论还记得吗?本来是个关于环保标准和技术路线的“神仙打架”,硬是被各路人马带节奏,变成了“同行互黑”、“举报文化”的狗血剧。长城那时候也想下场摆事实、讲道理,结果发现自己拿着一堆技术图纸,闯进了一个正在互泼脏水的泥潭,根本没人关心你的图纸画得有多牛,大家只想看谁泼得更准、更狠。
这就是长城这家企业的拧巴之处,也是它的可爱之处。它骨子里就不是个混圈子的料,是个典型的“技术直男”。它的企业文化里,数据永远比故事性感,事实永远比眼泪有说服力。当别人都在研究怎么写出十万加的爆款文案时,他们估计还在琢磨怎么把发动机的热效率再提高0.1%。这种对技术的偏执,让他们建立了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全套自研体系,啥都得自己捏在手里才放心。这就像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学霸,考试必须自己带笔,连草稿纸都得是自己常用的牌子,因为他信不过别人。
这种性格,在今天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简直是“商业自杀”。你辛辛苦苦搞研发,搞出一堆黑科技,结果风头全被人家一个“遥遥领先”的口号盖过去了。你的工程师在实验室里熬白了头,不如人家老板在直播间里讲个段子。这公平吗?不公平。但市场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可话说回来,我们作为消费者,真的就那么喜欢听故事吗?当你在高速上飞驰,把一家老小的性命都交到这台机器上时,你希望给你兜底的,是老板动人的演讲,还是那块实打实的、经过无数次碰撞测试的高强度钢?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同样,安全的车,也得靠实实在在的技术去造,而不是靠营销泡沫吹出来。
我们天天调侃长城的“招黑体质”,笑话它是个不懂变通的“理工男”。但我们心里又何尝不希望,在这片浮躁的土地上,能多几个这样的“老实人”?至少,当你被各种天花乱坠的营销话术搞得晕头转向时,还有这么一个地方,能让你看到一些关于汽车最本质、最朴素的东西。
当然,这场舆论场的异化,媒体和我们每个吃瓜群众都脱不了干系。是我们对冲突、对反转、对情绪的偏爱,喂养了这个光怪陆离的流量怪兽。一个严谨的辟谣,远没有一个耸动的谣言传播得快。所以,当下一个真假难辨的风波来临时,我们是选择先站队、再开喷,还是愿意给那个“不会说话”的理工男一点时间,让他把实验报告拿出来?这事儿,值得琢磨琢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