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罚哭违规车主!胎纹<4毫米就开罚,国内案例更扎心
西伯利亚冷得让人怀疑人生,俄罗斯一到冬天就把汽车轮胎这点事儿摆在明面上了。
当地新规直接怼出来:冬季轮胎只要胎纹低于4毫米,现场就是一张500卢布罚单。同轴混装不同类型的轮胎也别想蒙混过关,这下真是谁敢偷懒谁遭殃。
不是随口说说,有国家杜马官员亲自站出来敲警钟。雪下得早的地方,北方城市已经开始行动了——漠河那些换雪地胎的人都快排成长龙,还不一定能当天搞定。有老板一句话挺有画面感,“晚来一步只能干等”,前两天掉沟里的事故没少见。
看数据才知道俄罗斯是认真的。这种硬性规定背后,是每年长达半年的积雪期和结冰路况作祟。德国马牌那边做过测试,只要冬季胎花纹浅于4毫米, 雪地上的抓地力一下子缩水, 刹车距离甚至比新胎拉长四成以上。这结果搁谁身上都难顶。
官方统计显示,每年11月到第二年3月期间,有近23%交通事故跟轮胎有关, 主要就是因为花纹太浅导致失控打滑。所以他们宁愿标准订高些,也不拿安全当儿戏。不像欧洲不少地方只要求1.6毫米,看起来差距还真不小。
国内其实这些天也没消停。今年十月刚进秋的时候,漠河突然飘起大雪,大街上一片慢动作表演,不少司机急着去门店换雪地专用轮胎。一家店老板数了数,那几天下来至少有十几辆等着动手,要是来的晚点只能喝凉水去了。他嘴里嘀咕,“现在不开雪地专用根本寸步难行”。
南京最近也出了两个典型案例。一个王某,在江宁区雨中会车,本想刹个稳,一脚踩下去反而打滑撞树,当场被判全责。同一天秦淮区另一位王某也是转弯时刹车失灵,好在没人受伤,但责任还是自己扛。这类新闻热搜经常见,让人直呼“老生常谈”又不得不重视。
越往北走,对轮胎的要求越死板。例如阿勒泰喀纳斯景区10月底发通知:没有合格雪地专用,就别想着进去玩。“普通、AT通通免进”。景区交警话很绝:“零下三四十度的时候,普通橡胶像塑料一样硬邦邦”,时速40公里需要七八十米才能刹住;但如果是专业级的雪地款,即使零下30℃还能保持柔软,同样速度三四十米收工,两者区别肉眼可见。
连带标识都有讲究。如果用了钉子防滑式,还得贴个醒目的“Ш”字标志提醒后面的车辆留神,否则照样挨500卢布处罚。在冰封路段,这些细节分分钟救命,比什么保险卡管用多了。
有人问到底怎么选合适?专家建议普通车型只要发现花纹深度低于1.6毫米就该准备换,新一点地区可能更严苛要求2毫米,上面还有磨损指示线对齐即为极限。不过很多老司机习惯拖延,其实气温降到7℃以下就应该考虑换季,而不是非得看到漫天飞舞的大鹅毛才舍得掏钱折腾一番——夏季款遇冷变硬不仅抓不上还容易提前报废。
挑选过程中最好认准那个国际通行的“小雪花”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