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福特突然转让三条电池组装线,网上一片哗然。一个曾经被吹得天花乱坠的“电马”纯电车型,今年月销量只有2辆。没看错,就是两台,数都不用掰脚趾头,朋友圈随便组个牌局都不止这点人。合资头牌,沦落到这样,扎心。
细看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那份公告,转让资产不是些故障设备,而是状态良好、刚上岗没几年的组装线,单看流水线价格都不便宜。又不是本地锅炉房淘汰的锅炉转让,这妥妥核心资产了。三个方向:PHEV插混、纯电、FHEV轻混,基本把新能源蛋糕都囊括了。说裁就裁,眼都不眨,这不是普通收缩,是重锤。
福特电马销量数据都不用点进APP查,微博网友早就拿来玩梗:月销2台,现场都找不齐人凑热闹。4月份刚采访还信誓旦旦,说要做小池大鱼。不求大而全,要做有个性的新能源。说到底,车圈还是销量说话。8月看着有千把台撑着牌面,合资同行一比较,丰田凯美瑞混动、本田雅阁混动分分钟甩出好几条街,立马原形毕露。
长安汽车这边积极布好全产业链,把电池年产能70万套写进规划,合作群聊拉满成员,利润和市场有目标。合资这边,落后就是现实。不是没做努力,是没掌握节奏。新能源市场变化快,你慢半拍,吃亏就是分分钟。
放眼全球,又不是长安福特一个在掉队,福特集团电动车业务到2025年预计要亏50亿美元。算得明明白白,一脚刹车踩下来,直接砍掉本该重锤出击的纯电中大型,皮卡延档到后年开卖,投资占比说降就降。CEO自己口头语没变,降本提质,省钱第一。美国高层算盘清,中方市场真心hold不住。慢下来的节奏,到中国市场瞬间暴露问题。中国新能源一年一小变,两年一大变,谁慢谁挨锤。福特这套全球打法,到了中国,真的跟不上。
原因也好找,合资这类公司,说白了动力和决心都不够。中国新能源搞了这么多年,产业链、供应链、政策配套,都是产业逻辑,打的是整体战。合资品牌靠进口技术、靠外部品牌,谁都知道不够用。现在市场结构大变样,自主品牌杀疯了。乘用车市场自主品牌批发量飙升到66%,零售价也冲到63%。一年提7个百分点,这数字背后什么概念?合资燃油车只能疯狂促销,不打折顾客都不进门。别说高端市场,连中端、低端都守不住。
反观老外车企,现在是见机行事谁都不想落下。北京现代直接找北京汽车抱团,搞技术平台、推纯电,新合资套路不止一家。全球供应链格局有新变化,技术向中国找,市场在中国蓄,大家都要加入“中国朋友圈”。放慢节奏的不是全部,是步伐没跟上的那波。
合资企业谁都慌,长安福特动作确实慢了。人事调整一轮接一轮,安全检查、管理换人,刚上台不久的王孝飞经验很能打,前年朱华荣兼任决策层,长安汽车对福特加码。清一色新能源团队,业内都觉得“有新戏”。三款新能源车型早就列上日程表,CX810 传说很久,但新车还没见到。主导权、话语权逐渐向中方倾斜,说明市场给了答案:不能靠等、不能靠抄,也不能想着一步登天,得一步步打磨。
新能源机会谁都能看到。欧阳明高前两天预测,明年新能源车份额破40%,后年一半,届时燃油车什么日子大家懂的。中国不是光买市场,研发、产业链、供应链全球最全。插混车型全球三分之二市场都归中国。不难明白,国际车企、合资企业想转型,不能再捏着脖子慢动作。现在还问电动化转型“要不要”,已经落伍;该问“怎么快点干”。
不少人会说,合资车企过去有光环、品牌壁垒,能不能回暖?不现实,中国新能源玩得是产业整合、技术创新、供应链互联。模式变了,你光有一块“洋牌子”没用。各路车企看明白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定义”,主题早就不是“代工”,而是深度嵌入。如果合资还停留在“能分一口羹”,很快就连汤都喝不上。
市场逻辑很清楚了,中国车市不会等人,慢一截直接出圈。自研技术跟得足,市场结构随时重组。谁慢谁受限,谁快谁拿红利。新能源不是光有规划、概念,得真跑起来才有机会。合资企业抱团转型,靠的不是高层PPT,还是项目落地,产品够强,供应链够硬。长安福特这步被动清仓,看着像是弃卒保车,更像是在为以后“轻资产”出的那一步铺路。
机会留给愿意深耕中国市场、真心拥抱产业变革的。新能源拼的是速度、技术、团队,这个赛道就是这么简单。合资车企要赢,不是喊口号、发新闻稿,是真刀真枪拼一轮新机会。
结语:信息来源清晰,内容创作仅作行业观察参考,我们倡导正向价值与专业精神,欢迎读者留言讨论。若有疏漏与建议,也希望大家多多指出。每一轮市场洗牌,都是结构重组的机会,只要敢转型,步子迈得快、方向看得准,谁都能抢到新红利。喜欢这类直白行业观察,可以多留言点赞,小编继续努力追踪一线,祝大家生活顺利!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