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现在买车,我常觉得像买一件大件家具,除了看价格,还得看场景——除了日常通勤,越野、郊游、甚至露营,很多人都在追求全场景适用。最近听到消息,捷途那款G700预售34.99万起,能跑1400公里续航。你说,光听这个数字,就让我盯着屏幕发呆片刻,感觉它是在强调多场景满足感。一提到这个,两年前一个朋友在群里发买车不就是要跑得远,呆得久的句子,我就会点头。
我还记得有次跟销售聊这车长宽高、轴距大概怎么定的吗?他说:差不多,实际驾驶时感觉车稳当,空间足。我尝试体会那种稳当,估算下,轴距到2870mm,不算短。试想,一个家庭车平时市区开开,坐4个人还挺宽敞,但到了越野,那空间变化多端,车身宽度1956mm的车在狭窄山路里,也不算弱势。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那⻋的内饰配置,竟然配了个35.4英寸的天际屏。这大到什么程度?我就拿手机合影的宽度当比喻,心里猜:这个屏幕大概比我家平时用的20寸电视还宽,视野一定特打开。想象一下,开车时能一手握着多功能方向盘,另一只手直接点大屏,那视觉感受,真不用转头就能捕捉到全部信息。
不过说到体验,我从销售那里听到一个实际用车的感觉:里面的座椅用料不错,Nappa真皮,坐着软硬适中。但他还提醒我:别指望它就能跟豪车那么精致,从用料到做工,还是赶不上那个价位的高端品牌。我其实半信半疑:你说的豪车都在哪个价位?这个35000出头的中型SUV,要比真的豪车那些细节还懂事?心里其实存点幻想,反正配置看起来吓人,尤其那个挂载华为乾崑智驾,全天候360视角啥的,就是开车的感觉更像小时候玩视频游戏。
提到智能,我心中默数:这块屏的反应速度能不能跟得上操作?我试图用生活比喻,就像用老式电话打电话,总感觉拨号慢觉着卡顿。这车的中控集成了15.6英寸悬浮屏,还带家庭影院玩法——我这心头的一点疑问是:家庭影院屏挂车里是不是有点奢侈?搞得我有点不太敢相信:这实用性够不够?但谁又会在意这个呢?大屏在开会时还能装作是在看电影,但实际那是给自己秀个气场。
对了,就拿动力来说,这车搭载2.0T混动车,跑560kW输出,总扭矩795牛米。心算了一下:满油满电,跑1400公里,平均每公里百公里能耗大概估算在15度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算是偏经济了?我也觉得偏乐观:一趟高速长途,油电结合还能省点钱,但其实我更关心成本和维修。这个800V架构我猜就像手机快充,充电快、用料讲究——可惜我对电池技术不太懂,这几天看技术报告时总觉得像看天书,估计3999毫安的电池容量差不多就是它的料想吧。
这么多配置,加上用了两个变速箱,感觉像买了个变形金刚模型——复杂得让人心生畏惧。销售说:即使走山路也不怕,四驱系统调校得挺科学的。我心里暗暗想:调校得科学?我见过调校不好的越野车,连泥点都在车上形成泥雕,这车不会走不了乡下泥泞变形吧?不管怎么说,轴距2870,越野时的操控性还是得考虑。比如朋友说:我那次开着它去爬山,稳定性果然还不错。技术调校得好不代表零配件好出得快。修理工说:你这车要是配件出问题,维修点不一定在城里的,供应链可能还没覆盖全。
我会问: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只要安全、耐用、还有能跑远?还是那些炫酷的智能屏幕和娱乐配置?其实我一直觉得,选择车像选衣服,得看你实测中的手感。比如我去年换油那次,师傅笑着说:这车油耗比我预想的要低,+保养,百公里油钱估算下来大概2块多。待会儿再测测它的续航,心里偷偷想:1400公里续航,够满足我上高速、走乡村、逛郊区的多场景需求了吗?
这让我联想到一个问题:你能想象,未来的车还能有多少留白空间?它的那些外挂制氧机和驱蚊香氛是真的用得上,还是厂商的上传统卖点?我心里还是存点疑:这些东西是不是纯粹为了跟异性车主炫耀的?谁知道啊。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我也觉得没必要把所有的优缺点都放在天平上衡量。毕竟,终究还是得试驾、体验,然后看自己能不能接受这个全场景、多元素融合的结果。很多时候,一辆车最后能不能打动你,除了技术参数,还是在那片你熟悉的路上,踩一踩刹车,感受那一瞬的手感。
我猜(这猜得不一定准,感觉有点天方夜谭了):也许这车的最大优势不在它的硬指标,而在于它让你觉得可以走得更远,更全面。你觉得呢?我更关心的是——我在山路里开过这个车后,回想起那个任性的越野风格,手感还记得清清楚楚。你在意的是那些硬指标,还是那股越野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