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4爆单,半固态电池量产,价格实惠解用户焦虑

说到MG4爆单这事,其实我真没觉得有多稀奇。现在的新能源市场,稍微有点诚意的车型一出来,价格压到位、配置跟上,自然能卖得好。6.58万的补贴价,放谁谁不心动?加上品牌光环和营销氛围,爆单不是大概率事件吗?但这不是我最在意的,我觉得更有看头的是半固态电池能量产上车还价格不贵,这才是值得深挖的地方。

新能源车发展这几年,最大短板不就是电池嘛。以前大家在磷酸铁锂、三元锂这些材料里打转,能量密度生拉硬拽也就那样了。你想要更长的续航跟说相声似的,嘴上能说,做出来不容易。传统电池材料现在基本到极限了,理论上你也很难再大幅提升。消费者关心的最核心问题——续航焦虑、安全问题,尤其是自燃这类新闻,哪个不扎心?所以各家车企、投资方都开始瞄准了所谓的固态电池,因为理论上它能刷新现有电池的天花板。

话是这么说,可固态电池量产困难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原材料、生产线、批量试错,成本高得离谱,所以很多都是PPT造车停在展板上。半固态电池其实就相当于混动版的过渡方案,从液态到固态的桥梁,难度比纯固态低一截,安全性和能量密度都能大步提升,同时还能兼容现有工艺,不至于推倒重来。大家别小看这“过渡”,历史上许多大技术颠覆都是靠这种“过渡”一步步迭代的。就像智能手机普及前的功能机+触控,那也是临界点上的技术。

但光有技术你没量产能力,这迟早被其他更快的赛道选手弯道超车。所以上汽MG这次能把半固态电池量产上车,而且价位还不高,我觉得是行业的一次节点突破。不是说别家做不到,而是上汽率先把实验室成果推向市场,全面实测、批量交付,还真做到了用户能买得起用得起,这意义深远。回头看,现在电池行业有些头部企业都没能大规模把半固态用上车,就知道上汽这步有多抢眼。

结合上汽和清陶能源合作的电池系统,技术上讲,电解液只有5%,属于半固态,能量密度直接飙到300Wh/kg,比传统的磷酸铁锂那160-200Wh/kg强多了。这玩意还三向10针穿刺都没起烟,没自燃,等于把很多新能源用户最担心的安全问题直接拍在了桌子上。上汽敢说“自燃就赔新车”,不是没底气,而是从底层技术上真下了苦功夫。

其实这种突破不是一天炼成的。上汽投入清陶能源也不是一回两回,2020年投了一波,2023年又加码近27亿。人家这是知道自己原本差点什么,主动补课,狠狠补短板。实验、测试、上车、小批量验证,这一系列流程走下来烧了多少钱外人不清楚,但可以肯定不是普通研发费用。而且清陶这家企业,不是门户造势,不是小作坊,真的是在锤炼核心材料和生产工艺。等产线稳定以后,电池成本能下来,产能起来,用户才真正感受到硬技术带来的实惠。

市场上之前说上汽“落后”一点,说实话也不冤:比亚迪、吉利这些确实比较快,车型也多,而且品牌新势力抓住了不少潮流用户,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很有吸引力。上汽如果只靠价格和老本真的竞争不过。这种情况下,你想重回头部,拼什么?只能下死力气在技术链条和供应链自控上。

所以这次MG4半固态出来,我就知道上汽背后打的是组合拳 —— 一边死磕供应链,把材料掌握得更扎实,别“卡脖子”;一边直接走产业化,哪怕赚得少都要用新产品刷存在感。顺便一说,技术掌握到一定程度以后,动力电池成本能下降三成左右,这在当下的艰苦价格战下,是让利润喘口气、形成内循环的关键。到时候别人还在为高价电池伤脑筋,上汽已经用半固态当做标配,那竞争优势不就打出来了吗?

再说企业的战略,没创新光靠打价格战,那不是饮鸩止渴吗?今年每家车企都拼得头破血流,利润基本薄得跟纸片似的,上汽却还能发布这么亮眼的半年报。你看205万辆批售、220万辆零售,行业第一;自主品牌逾130万辆,新能源更是同比增长40%。营业收入2995.9亿、利润大涨,说明啥?说明企业没捉襟见肘,活得还行。这个状态有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上汽敢投、敢冲的技术和产业布局,哪怕投入大,也要为后面的增量市场做准备。

说到底,现在新能源车拼的是底层技术实力、产业链整合、全球渠道延展。在全球化和国内价格战双重压力下,如果只能跟风降价,没有自己的核心创新,你觉得品牌怎么打出壁垒?像上汽不断用自研半固态、成立联合生产线、推向批量交付,其实是慢慢把话语权握到手里。未来你指不定还有哪些新材料、新架构能转换出来,但前提是你现在得先活下去,还得准备好上大台阶的梯子。谁先开启了这个新周期,谁就有机会。

再看看MG4半固态这波,一方面让消费者用上了更安全、更持久的新电池,另一方面拉开了主流车型和高端创新之间的价格差距。大众真去试驾体验,发现电池密度高、充电更快、用着也稳定,口碑自然传开,后续再推升级技术就水到渠成了。别忘了,中国现在新能源渗透率高得惊人,内卷也厉害,大家其实都想找一个实实在在的突破口。比起只会讲故事、PPT造车,实打实能交付、有性价比,那才是王道。

MG4爆单,半固态电池量产,价格实惠解用户焦虑-有驾
MG4爆单,半固态电池量产,价格实惠解用户焦虑-有驾
MG4爆单,半固态电池量产,价格实惠解用户焦虑-有驾
MG4爆单,半固态电池量产,价格实惠解用户焦虑-有驾
MG4爆单,半固态电池量产,价格实惠解用户焦虑-有驾

MG4爆单我觉得只是一个市场反馈,真正的分水岭在于半固态电池量产。这让上汽不光能在国内讨回一些失地,更有希望在全球新能源市场抢占技术高地。再往后的智能化、电驱动这些也还是要拼底层研发能力和成本控制,所以上汽提前布局,就是打持久战。到时候不是价格战拼死拼活,而是技术战、生态战,谁掌握上游供应链,谁真正懂得用户需求,谁能不断迭代创新模式,谁就能活下来,并且活得不错。

综合来说,我觉得,MG4现在的爆单不是最值得关注的地方,重点是半固态电池量产上车并让更多人用得起。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新能源产业不是只会打价格牌,更已经有能力不断把前沿科技转化为每一个老百姓都受益的实用产品。这才是真正的杀伤力。如果未来国内电池行业也能集体突围、持续产出创新,那中国新能源还会有更大的故事可讲。行业变天,从来都是这样被悄悄推动的,等回头一看,别人还在为技术爬坡而焦虑,我们已经在高水平上展开新一轮的较量了。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