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此轮“降价潮”退去,燃油车的价位,恐怕也难以回到从前

即便此轮“降价潮”退去,燃油车的价位,恐怕也难以回到从前

站在2025年秋天的这个节点回望。我们似乎总习惯用过去的经验,来解释现在甚至未来的事。这很自然。就像提到“价格战”,很多人会立刻想起当年的团购与网约车大战——补贴惊人,打车几乎不要钱,外卖便宜得像白送。可后来呢?战火熄了。价格不仅回来了,甚至还更高。

于是有人理所当然地推断:眼下这场席卷车市的燃油车价格厮杀,也总会结束。等到硝烟散尽,价格自然会反弹……

但这一次。真的不一样。

即便此轮“降价潮”退去,燃油车的价位,恐怕也难以回到从前-有驾

如果你还在期待燃油车价格回升,恐怕要失望了。这不是猜测,而是趋势。是结构性的改变。是时代的转身。

⚙️

首先你必须看清一个事实:燃油车,早已不是这个市场的增长核心。它更像“清仓尾货”。卖一辆,算一辆。这门生意正在优雅地、不可逆转地退场。你还指望它涨价?

来看一组硬数据。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0.6万辆,渗透率仅4.7%。而到了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渗透率已突破44%。是的。五年时间。天翻地覆。

这不再是趋势。这已是定局。

即便此轮“降价潮”退去,燃油车的价位,恐怕也难以回到从前-有驾

更不必说,主流车企早已纷纷表态。北汽、长安2025全面停售燃油车;本田2027年起不再投放新燃油车型;大众、丰田、日产……全部亮出“油转电”时间表。它们不是在告别。而是在逃离。

所以你还在等价格反弹?市场已经用脚投票。

🤔

但比这些更现实的,或许是另一个冰冷真相:不是车企不想涨。是它们再也涨不起来了。

即便此轮“降价潮”退去,燃油车的价位,恐怕也难以回到从前-有驾

回想一下过去二十年。燃油车市场是什么状态?加价提车,习以为常。指导价?那只是起步价。尤其是某些日系豪华品牌——2018年走进雷克萨斯4S店,你若胆敢问“能不能按指导价买车”,销售可能只会微笑反问:“您说的,是优惠之后吗?”

可现在?

那个曾经需要加价数万、等车半年的雷克萨斯ES——最低配指导价29.9万,如今裸车价已跌进20万区间。送延保、送电尾、送360全景。魔幻吗?割裂吗?但这只是缩影。

再看那些曾经靠品牌溢价活得滋润的合资车企:

即便此轮“降价潮”退去,燃油车的价位,恐怕也难以回到从前-有驾
  • 本田CR-V,指导价18.59万起,如今终端报价已下探13万内;

  • 丰田凯美瑞,昔日B级标杆,现在优惠三四万,14万即可开走;

  • 日产天籁,曾经月销轻松破万,如今报价12.88万,月销却一度跌至3442辆……

不是它们不好。是时代不再为它们买单。

即便此轮“降价潮”退去,燃油车的价位,恐怕也难以回到从前-有驾

📉

归根结底就一个词:溢价体系,崩了。

曾经,“省油耐用”、“品质可靠”这些标签,足以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多付两三万。可现在呢?新能源车扑面而来——智能座舱、辅助驾驶、语音控制、超低能耗……而你燃油车,还是织物座椅、机械仪表、卡顿车机、高油耗。

对比太残忍。体验太鲜明。

消费者醒了。品牌滤镜碎了。你再端着的资本,是什么?

即便此轮“降价潮”退去,燃油车的价位,恐怕也难以回到从前-有驾

所以。别幻想价格战结束就会回暖。别以为车企还能重回“说涨就涨”的好日子。它们不是不想。是不能。是不敢。是再也做不到了。

这不再是周期性的价格波动。而是一次永久性的价值重构。

燃油车的价格。大概率。真的回不去了。

即便此轮“降价潮”退去,燃油车的价位,恐怕也难以回到从前-有驾

——
这不是悲观。是清醒。
是看懂潮水方向的人。早已转身迎向新的海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