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辆车连不上网,它还是“智能汽车”吗?这个问题,正摆在数十万哪吒车主面前。2025年9月11日,懂的通信一纸公告,宣布因合众汽车长期欠费,暂停车联网服务。一夜之间,远程控车、在线导航、自动空调统统失灵。车主们猛然惊觉:原来再贴心的功能,也抵不过企业账单上的红字。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让人焦虑的,是背后那一连串“如果”:如果电池坏了,三电质保谁来兑现?如果零件坏了,去哪找配件?如果保险公司拒保,出了事故怎么办?张女士的哪吒U PRO才开三年,就遭遇充电故障,打官方售后电话却无人接听。她只能求助当初买车的4S店,可那家店早已不再主推哪吒,一个小小零件,等了四个月才到货。
更现实的打击来自保险。深圳的吴先生被告知,想续车损险,得先做第三方技术鉴定——即便做了,保险公司还是可能拒保。天津的王女士保费直接涨了上千元,只因换了一家小公司才勉强买到车损险。业内人士透露,保险系统对品牌的评分一旦低于80分,自动拦截。而像哪吒这样已启动破产重整的企业,评分几乎注定“不及格”。
可就在这片愁云惨淡中,另一群人却嗅到了机会。停产,不等于没价值。相反,价格腰斩的库存车,正成为一批精打细算买家的“捡漏”目标。杭州的晓先生花了15万提了辆原价23万的极越07,直言“十多万买100度三元锂电池,这配置放现在根本找不到”。他算了笔账:哪怕再开五年就报废,也比同价位新车划算。
经销商小林曾是极越销售,如今转做库存车生意。他发现,自打吉利宣布接手极越售后,咨询量猛增。“以前一天没人问,现在天天有人问有没有新车。”他联合几家经销商收库存车,六折卖,每台还能赚两三千。在他看来,有吉利兜底的极越,比一些边缘新势力更靠谱。
安徽的梁先生则用16万拿下一辆曾卖60万的高合HiPhi X。他说:“梦想照进现实,就算以后当废铁卖,也不亏。”他所在城市还有高合授权售后点,保养维修能解决。至于未来能不能转手?他笑说:“谁买车是为了升值?能安稳开几年,就值回票价。”
有意思的是,同样是停产车,命运却大不相同。极越因背靠吉利,售后尚有保障;高合虽贵但配置拉满,成了“富人平替”;而哪吒车主却陷入“功能停摆、售后断档、保险难买”的三重困境。这背后,不只是品牌命运的分野,更是消费者信任的残酷试炼。
我们总说新能源车是“软件定义硬件”,可当软件服务因企业经营问题戛然而止,所谓的智能,是不是就成了空中楼阁?车企倒闭,承诺作废,但车还在开,人还在用。消费者花钱买的,到底是交通工具,还是一个随时可能停摆的“半成品”?
或许,未来的汽车市场,除了看续航、看智能、看颜值,还得加上一条:看“抗倒闭能力”。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花十几万买的车,最终因为公司没钱,连个导航都用不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