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4日,德国街头咖啡馆里,一群汽车媒体人正刷着iCAR海外发布会的照片。
国内消费者却在社交平台发出疑问:"怎么中国人要看外媒报道自家新车? "
这场柏林线下活动展示了三张iCAR V27官方定妆照。
车头贯穿式灯带配上方正越野包围,车尾还背着个小书包备胎。
但国内官方账号静悄悄一片,连参数都要通过外媒报道转译。
欧洲汽车媒体《AutoMag》同步披露了关键数据。
车身长宽高标为5045×1976×1894毫米,轴距2900毫米。
国内车迷立刻发现端倪:这长度是连备胎一起算的!
懂行的网友翻出丰田普拉多海外版手册作对比。
普拉多标注车长4925毫米,实际车身去掉备胎仅4680毫米。
按比例推算V27真实车长应该在4800毫米区间。
这数据让围观群众直呼迷惑。
拿热门车理想L7对比更直观:真实车长5050毫米配上3005毫米轴距。
V27却用4800毫米车身装下2900毫米轴距,轴占比超60%。
工程师网友@老张拆车在评论区画起结构图:
"缩短前后悬能偷空间,但轮胎得切进车厢,后座可能顶到轮拱。 "
实车空间表现成了罗生门。
动力参数倒是写得明白:REEV增程系统。
简单说就是电池驱动电机,没电时汽油机发电续命。
这和理想、问界走的是同条技术路线。
具体参数外媒也没挖出来。
国内用户着急算账:隔壁深蓝SL03增程版纯电能跑200公里。
岚图FREE满油满电能撑1200公里,V27至少不能低于这数。
网上流出的供应链信息透出些线索。
电池包疑似来自宁德时代最新磷酸铁锂。
增程器标着"新晨动力1.5T",就是宝马授权华晨那款机器。
这份沉默引发各种猜测。
汽车博主@飙车指南翻出海关记录:
"六月有批V27试验车运往中东,海外交付可能排到国内前面。 "
理想汽车门店销售王磊正给顾客介绍L6。
转头看到V27新闻后笑着说:
"他们要是定价超30万,我们压力能小一半。 "
中大型SUV市场正杀成红海。
问界M5改款后降到25万起,吉利新出的银河L7卡在18万档。
留给V27的位置确实不多了。
更让用户焦虑的是细节缺失。
官方照只给三张远景,内饰是团黑影。
网友调侃:"座椅通风按摩不说,能不能先看看后备箱放不放得下婴儿车? "
车机系统更是个谜。
去年奇瑞发布EEA5.0电子架构宣称能实现L3驾驶。
网友@科技小跑在论坛呼吁:"别拿老款雄狮系统糊弄人! "
当日下午五点,国内论坛开始流传偷拍图。
某汽车试验场里伪装车正转弯,C柱倾斜角度明显小于海外官图。
海外版更硬朗的保险杠在国内车上也不见踪影。
行业分析师李敏指出核心矛盾:
"海外发布越野版拉高形象,国内主推城市版保销量。 "
这种双线作战的策略比亚迪玩过,唐EV海外价比国内高十万。
网友把备胎问题彻底玩成了梗。
有人把轿车后背箱的三角警示牌P成长备胎:
"按V27算法我家车瞬间变5米豪车! "
真实车主更关心日常体验。
二孩妈妈@小雨的MPV评论区提问:
"去掉备胎实际车长4米8,第三排坐垫会不会只有小板凳大小? "
加油便利性也引发讨论。
新疆车主阿力普拍视频展示加油站排队场景:
"我们这儿充电站间距300公里,增程车得保证60升油箱才靠谱。 "
硬派越野用户则紧盯底盘照片。
截图放大后可见前轮双叉臂结构,但没找到差速锁电路接口。
资深玩家老魏摇头:"要是用多片离合器式差速锁,过交叉轴容易过热。 "
奇瑞经销商内部群流传着矛盾信息。
华北区总监要求销售顾问主推增程技术:"重点讲油电同权不限行。 "
华南区却收到纯电版筹备通知,被网友戏称为"左右互搏术"。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当周刚发布分析报告。
指出2025年增程车型市占率已达22%,其中家庭用户占73%。
数据给V27的选择增添了合理性。
汽车媒体《予墨Auto》编辑在现场发现个细节。
柏林发布会展车底盘预留了电池扩容位置。
国内版可能有150公里/200公里纯电续航两种规格。
关于定价,流传的会议纪要写着两套方案。
海外版起价4.9万欧元对标奥迪Q5,国内备案价区间却在25.8-34.6万。
对比隔壁理想L6全系30万起,这差价可能引发出口转内销乱象。
车圈KOBigCar主动进行参数实测。
在柏林展车旁用卷尺测地台高度:空载状态21厘米。
视频弹幕瞬间刷满"这比理想L9还高3厘米"。
随着成都车展临近,更多信息开始冒头。
供应商曝光四驱版电机峰值功率350kW,零百加速5秒级。
续航参数标定员小林透露CLTC综合续航测试值达1168公里。
用户手册备案页意外流出关键说明。
标注"外挂备胎版限高1.9米地库慎入",还配有拆卸流程图。
城市用户松了口气:"能拆掉就安心了"。
真实的用车场景测试图开始流传。
六座版第三排乘客腿部实测有32厘米空余。
测试员身高标注173厘米,下面有跟帖问:"185壮汉塞得进吗? "
新出行社区发起万人投票显示:
71%用户认为国内发布会应直接展示空间魔术。
备胎卸掉后的实际车长4905毫米这个数字成为期待焦点。
汽车零售专家王晓鹏在专栏写下警示:
"当中国车企的新车通过外媒传达给国民,品牌信任链已被凿开裂缝。 "
这条评论两小时收获三万转发。
随着舆论发酵,国内官微终于更新动态。
2025年8月5日上午十点,蓝底白字公告仅有六个字:
"敬请期待 成都见"。
文末配图是车门暗角处的徽标特写。
眼尖网友发现"V27"金属字下方,刻着行小字:
"Born for Global Families(为全球家庭而生)"。
评论区立即分成两大阵营。
旅游博主晒出自驾亚欧路线图喊话:
"能在巴黎换电池就买! "
二胎奶爸@深圳老陈回复获高赞:
"先让我在华侨城商场试试侧方停车。 "
这条回复下迅速累积了492条车位实测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