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一波接一波的“价格战”,让汽车市场变得轰轰烈烈、热闹非凡。
许多人感叹,汽车降价的力度实在太惊人。这股热潮似乎让人淡忘了,新能源汽车刚出现时,价格本就存在虚高的问题。其实说白了,今年不管买什么车,花费都不会比前两年更少。
说到底,汽车市场变化的核心,并非价格的降低,而是技术的更新换代。
也就是说,该花的钱并不会减少,但人们能享受到更优质的科技体验。
同样,由于技术迭代速度过快,业内人士预测,从5月开始,汽车市场或许会出现3大趋势,大家要提前做好准备。
第一个趋势是,燃油车将迎来“终极形态”
即便是那些燃油车的忠实拥护者,听到“终极形态”这个词,想必也会感到惊讶。
燃油车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发展历史,技术如此成熟稳定,还有什么可“进化”的空间呢?
乍一听,这种说法似乎有一定道理。但科技的光芒会普照万物,自然也不会落下燃油车。
那么,燃油车的“终极形态”究竟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智能燃油车”。
业内公认,汽车竞争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性能,二是智能。
在性能方面,燃油车已经落后了一步,而随着今年智能化竞争的加剧,眼看就要落后两步。
这时,任何人都能明白,落后一步总比落后两步要好。
因此,今年大众、丰田开始推行“油电同智”策略。
这意味着,以往只有新能源车才具备的功能,比如自动泊车、城区领航等。过去人们只能羡慕,现在燃油车也能充分享受到。
在这方面,大众率先采取了行动,今年推出的新途观LPRO和帕萨特B9,将搭载大疆智驾系统。丰田也不甘示弱,将与华为智驾展开合作。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从成本来看,大疆这套智驾系统仅需7000元,大众完全可以将其配备到10-20万的普通车型上。
但华为智驾系统据说配备在30万的车上还会亏损,由此推测,丰田“油电同智”策略的重点车型,可能是雷克萨斯之类的豪华车,凯美瑞、汉兰达恐怕很难享受到。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燃油车搞这些,太花哨,不实用。
其实没必要有这样的顾虑,因为不智能的燃油车数量众多,并不会影响那些追求实用的人。
说句实在话,尽管燃油车会发展到“终极形态”,但并不意味着其吸引力会有所提升。
从市场整体情况来看,燃油车依然难以掩盖衰退的趋势。
第二个趋势是,配备大电池的增程式汽车将迅速崛起
两年前,增程式汽车因为被认为“缺乏技术含量”,遭到车企大佬的“批判”,而两年后,增程式汽车却变得“备受追捧”。
平心而论,增程式汽车除了价格稍高一点,就实际使用体验而言,堪称完美。
与插电混动相比,增程式汽车的动力更强劲;与纯电车相比,增程式汽车的续航更有优势。
如果非要找出它的短板,也不是没有,增程式汽车的小电池就是一大问题。
这一点其实挺让人困扰的。
大家可以问问身边的增程式车主,80%的用车场景基本是短途通勤,只用电力驱动,非常省钱。这一点常常被增程式车主挂在嘴边。
但只用电力驱动意味着什么呢?
充电,跑完电,再去充电,如此循环。
也就是说,在多数情况下,增程式汽车就相当于一辆续航100-200公里的纯电车,这样的续航里程,再考虑到70%的实际达成率,确实有点让人无奈。
虽然能省下几块钱,但要频繁去充电,也让人头疼。
不过不必担心,随着电池成本的下降,大电池将成为增程式汽车的标准配置。
比如理想新L系列配备了52度电池。就连哪吒L也配备了40度电池,纯电续航可达300公里。
可以说,后续增程式汽车的保底续航预计也能达到200公里,基本可以做到一周充一次电,非常轻松。
弥补了这个短板后,增程式汽车的快速崛起将是意料之中的事。
第三个趋势是,纯电车的发展将进入瓶颈期
近两年来,纯电技术的发展让人目不暇接,仿佛一眨眼的功夫,就会错过成百上千种新技术的诞生。
但到了今年,大家对新技术似乎已经有些“麻木”了。
不妨看看最近北京车展上即将推出的电车,数量众多,性能也很强大。
而且,这些电车都把目标对准保时捷,向特斯拉发起挑战。
虽然性能强劲,但给人的感觉,已经明显不如去年仰望U8、问界M9推出时那么“令人惊叹”了。
纯电车下一次让人眼前一亮,估计要等到固态电池成熟,行业预计,最快也要到2030年。
这意味着,纯电车的发展在这两年将进入瓶颈期,之后会趋于平稳。
一方面,价格会平稳下降;另一方面,市场份额会平稳上升。
这个趋势已经在豪华车型上显现出来。
比如,理想MEGA发布才一个多月就降价3万。特斯拉月初涨价,还没到月底就降价了。这种情况将加速豪华车市场的洗牌,争夺“bba”和二线豪华车的市场份额。
这个趋势也会在入门级电车市场体现。
先来看看当前的入门级电车市场。
以比亚迪秦为例,三月份,秦PLUSDM-i的销量是31016台,而秦EV仅为1010台,差距十分明显。乍一看,入门级纯电车似乎没什么前途。
特意提到这一点,并不是要唱衰入门级电车。而是说,它的发展潜力很大。
因为各大车企的加入,入门级电车会迎来“质的飞跃”。小鹏的新品牌MONA、蔚来的乐道,将为10万级别的车型配备高阶智驾系统。前面提到的大疆智驾,也会在这些车型上发挥重要作用。
不难预测,入门级电车将与插电混动平分市场,共同加快抢占燃油车的份额。
总体来看,虽然纯电车的发展会陷入瓶颈,但市场份额却会不断上升,未来值得期待。
总的来说,根据行业人士的预测,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超过50%。
也就是说,这个转折点大概会出现在5月、6月。到那时,汽车市场将形成新的格局。
大家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抓住其中的机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