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出门时,亲友们总是不忘提醒我们要慢点、注意安全,许多人也相信慢速行驶可以降低风险。然而,你可知,开车过快可能会被处罚,开车过慢同样会面临罚款!
每到节假日,全国的高速公路几乎会挤满车辆,大多情况下,造成拥堵的主要原因就是那些以“龟速”行驶的车辆,开得如同蜗牛一样,甚至没法赶上步行的速度,这让不少人感到不满。如今,情况有所改变,国家已开始着手治理这个问题。那么,国家为何采取行动?除了对龟速车进行整治外,还需要关注哪些方面?
无论是已经开车还是没有开车的人都明白,快车驾驶的危险性,尤其是当情绪影响驾驶时,风险更是加大。比如江西景德镇发生的一起悲剧,一家三口因肇事者在限速40公里的城市道路上狂飙至120公里,致使无一幸存,孩子甚至被撞得身首异处,现场惨烈不堪。
事件发生后,网友们除了谴责肇事者外,更多的是对快速行驶的担忧。类似因快车引发的意外并不少见,尤其是在摩托车骑行者中,由于车速过快导致的死亡案例屡见不鲜。因此,不论是骑摩托还是驾驶汽车,大家都开始强调“慢”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高速公路上还是普通道路,能慢就慢,极限地接近最低限速的边缘行驶,甚至有些车辆的速度远低于正常水平,这种行为也被称为“龟速行驶”,相关车辆便被称为“龟速车”。
在被大家吐槽的车型中,像“轩逸”、“朗逸”和“卡罗拉”这三款被成为“马路三大妈”,并非因为其他原因,只因他们的行驶速度实在是慢,并且这绝非普通的慢。
当然,并非只有这三款车型存在慢行现象,很多其他车型同样可能开得很慢,只是这种“三大妈”的车型在龟速车中占比相对更高。实际上,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在高速上龟速行驶的情况频繁见到。
致使这些龟速车慢行的原因各异。有的司机是新手,普通道路上都感到紧张,更别说在车速高达的高速公路上了,因此这类新手司机的速度往往会更慢,初学者的行为这一点尚可理解,毕竟他们还在学习阶段。
另外一种情况则是,一年之中高速公路走得非常少,所以在高速上开车时都感到不适应,不知不觉中车速便降到了最低限速之下。这种情况也在情理之中,但还有一些行为就让人无法理解了。

因不熟悉或不适应,在高速公路上略微减速尚可被包容,毕竟问题不大,不会造成过严重的影响。然而,那些故意进行龟速行驶的车辆,就显得有些过分。
有的人出于节油、玩手机、打电话、抽烟等各种理由,未能专心驾驶,这种现象在龟速车中占据了绝大多数。当这些车辆的速度减慢后,后面的车辆也无奈降速,造成了堵车。
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在高速上也会发生拥堵,尤其是假期时出行的人数一样不少。虽然心中疑惑,但大家还是耐心等待。然而,等到堵车的节点过去时,往往会发现前方极为通畅,几乎没有车辆,反而让后方的司机感到愤怒。节假日出行时,有些人因此犹豫不决,不再敢外出。
不过现在情况有所变化,国家开始整治这些龟速车。根据央媒的报道,多个地区已开始动用无人机对高速上的龟速车进行整治。如果这项整治措施取得明显成效,或许未来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样假期时出游便不会再遇到“蜗牛般”的拥堵。
对许多人而言,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大家都期望能迅速推广,而部分人却持不同看法。毕竟在国家尚未采取措施之前,对于龟速车的管理并不到位,虽然他们受到谩骂,但也仅仅是言语上的指责而已,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然而,如果你因为开车太快,不小心超速,就必须面临扣三分并罚款200元的惩罚。快车确实存在安全隐患,还需要扣分、罚钱。相比之下,龟速车几乎没有任何处罚措施,这便导致了大量“龟速车”的出现。
还有一种情况是,前面的车辆虽然在正常行驶,但后面的车速却不断接近限速的上限,这样一来,正常速度的车辆便显得格外缓慢,极易被划入“龟速车”的行列。因此,要治理龟速车,需要找到原因并对症下药。
实际上,如果高速上有车辆龟速行驶,通常慢车道并不会有人指责,但有些车辆却慢慢超占了快车道以及超车道,让其他希望加快速度的车辆难以通过,结果导致原本的快车道化身成慢车道,慢车道則轉變成超车道。
在慢车道上超车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因此,治理龟速车不仅是为了避免拥堵,更是为了公众的安全。因此,在我看来,对龟速车的治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现在,包括成都、上海、济南在内的多个城市已经开展了整治行动。以成都为例,成都交警已在部分地区试点“龟速车”管理系统,接下来将扩展至全市的高速路和快速路等路段。
对于成都的龟速车整治,采取了“提醒+处罚”的双重措施。首先,龟速行驶的车辆会接到交警发来的提醒信息,告知司机加快速度。如果司机能及时响应,则不会有问题,但如果仍然不听,从而继续行驶,就可能面临100元罚款及扣三分的处罚。
不清楚这种方法是否能有效,但希望它能见成效,并最好的能普及至全国,从而让我们的假期出行变得更加便利。然而,随之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是否只靠整治龟速车就能解决拥堵?
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科创中心的陈主任表示,除了整治龟速车,还需要从优化道路设计、提升全民驾驶教育和智能化驾驶水平等角度采取多种措施,不能只是一味惩罚。只有让大众意识到龟速车的危害,才能促使人们自觉放弃龟速行为。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认为龟速车是否应当治理?如果需要治理,又应如何着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