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
“TA几乎在各个方面都焕然一新,却又比以往更宝马。 ”当这句话从慕尼黑全球首发活动的现场传来时,远在沈阳的中国观众正通过直播探秘这款新车的专属研发与生产基地——一场跨越亚欧大陆的“双向奔赴”,让新世代BMW iX3刚一亮相就自带“中国基因”。 作为宝马迈入新世代的首款重磅车型,它不仅于9月5日在慕尼黑完成全球首秀,更明确将在今年年内带来中国版亮相,2026年正式量产;这份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藏在每一处为国人量身打造的细节里。
作为宝马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的里程碑,新世代BMW iX3身上既有百年品牌的造车积淀,也有扎根中国后对本土需求的深刻理解。 基于全新智能电子电气架构,它搭载了宝马首创的全景iDrive、驾控超级大脑(Heart of Joy)和大圆柱电池三大核心技术——这些不是冰冷的参数,而是要让“驾驶乐趣”在电动时代找到新的表达。
提起新车的设计,“浑然一体”四个字或许最贴切。 它没有走“堆料”的路线,而是用极简的思路还原宝马的经典与未来感。 比如前脸,既保留了双肾格栅、天使眼大灯这些让人一眼认出的“宝马符号”,又通过“超感数字融合”设计把LED轮廓光藏进格栅与灯组里,形成“天使之翼”的视觉效果;那些负责感知的硬件也悄悄隐在光影中,不破坏整体美感,这种“藏科技于无形”的巧思,让人想起1960年代BMW 1500的经典轮廓——经典从不是复刻,而是用当代语言重新诠释。
走进座舱,更能感受到“少即是多”的用心。 现在很多车追求屏幕数量,但新世代BMW iX3反其道而行之,用“减法”对抗数字焦虑。 它首次提出“视觉锥”概念,让3D抬头显示、视平线全景显示、超感方向盘和超感中控这四个交互界面形成联动,跟着驾驶员的自然视线走。 比如视平线全景显示,直接替代了传统仪表盘,把信息投在风挡玻璃的纳米涂层上,4K清晰度就算戴偏光墨镜也看得清楚;3D抬头显示则在上方补充导航和驾驶信息,不用低头、不用频繁切换视线,真正做到“手不离方向盘、眼不离路”。 还有中控屏,特意往驾驶员方向倾斜了17.5°,这个“黄金视角”是反复测算人体工程学的结果,哪怕开长途,看屏幕也不会觉得累——毕竟对宝马来说,“以驾驶员为中心”从来不是一句口号。
动力和续航,一直是电动车用户最关心的点,新世代BMW iX3这次给出的答案足够有说服力。 它用了第六代电驱系统、大圆柱电池和800V高压平台,电池包还采用“无模组”设计,把电芯直接集成到车身里。 这样做的好处很实在:减重、降重心,车内空间更大,空气动力学也更好。 具体到数据,国产版本CLTC续航超900公里,10分钟充电能补能400公里——想想看,从北京到济南的距离,充电时间比你在服务区吃碗面还短,长途出行的焦虑感一下子就少了很多。
动力表现也没让人失望,后桥升级的励磁同步电机搭配新的异步电机,形成双电机组合,能量损耗降了40%,整车效率提了20%。 开起来是什么感觉? 大概是踩下电门时,动力来得直接又平顺,没有延迟,过弯时车身也稳得像贴在地面上——这还是我们熟悉的那种“宝马式操控”,只是换成了电动的驱动方式。
最让人惊喜的,还是那些为中国用户专属定制的细节。 比如智能交互,新车的操作系统融入了本土数字生态,和阿里巴巴合作优化的智能助理,能听懂模糊指令甚至方言,比如你说“我想找个附近好吃的川菜馆”,它能精准定位还帮你规划路线;辅助驾驶则是和Momenta联手开发的,专门针对中国的道路环境——比如能识别突然加塞的电动车,在城区复杂路况下也能更从容,真正做到“全场景点到点领航”。
考虑到中国家庭对空间的需求,国产版本轴距加长了超100毫米,后排腿部空间一下子宽敞了不少;上海团队还专门开发了后排座椅,座垫又厚又长,哪怕坐三四个小时也不会觉得腿酸。 更值得一提的是,宝马早就和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这些中国电池企业合作,去年年底就在沈阳基地试生产大圆柱电池包——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用户能更早用上这款车,享受超长续航和高效充电的便利。
从慕尼黑的全球首发到沈阳的本土研发,新世代BMW iX3的每一步都在诠释“全球技术+中国定制”的意义。 宝马说,到2027年要在全球推出40多款新车型,每一款都带着新世代的基因——这或许不是简单的“电动化转型”,而是一个百年品牌在适应新市场、新用户时的诚意。
其实一辆好车的标准,从来不是堆多少高科技配置,而是这些技术能不能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能不能保留品牌最核心的特质。 新世代BMW iX3让我们看到,电动时代的“豪华”,可以是更懂中国用户的贴心,也可以是不妥协的驾驶乐趣。 那么问题来了,当2026年这款车正式上市时,你会考虑把它加入你的购车清单吗? 你心中“适合中国家庭的豪华电动车”,又该有哪些特质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