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充电桩被混动“占领”,这不叫没素质,这叫掀桌子

国庆高速上充电桩那点事儿,本质上已经不是技术问题,甚至不是道德问题,这是一场行为艺术,一场关于“规则”与“潜规则”的大型社会实验。纯电车主和混动车主在那吵得昏天黑地,但在我看来,这跟饭圈互撕没什么区别,都是在维护自己那个脆弱又敏感的信仰。

【单点爆破式开局】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但这次连图都不用了,新闻标题就够劲爆:节假日高速充电量暴增40%,纯电车主排队排到怀疑人生。

这事儿的暴论是什么?暴论就是,引爆这场战争的,不是蔚小理,也不是特斯拉,而是那些不讲武德的混动车主。他们用一个近乎无赖的逻辑,把整个新能源世界的体面,一把子给撕了。

高速充电桩被混动“占领”,这不叫没素质,这叫掀桌子-有驾

这个逻辑就是:“法无禁止即可为”。

翻译过来就是:我能充,我就充,你管得着吗?我不过了,你也别想活。

【荒诞化场景演绎】

我们来构建一个场景,一个修仙世界的场景。

纯电车主,就像是刚筑基的修士,出门历练,身上就带了三颗辟谷丹,算好了跑到下一个补给点,刚好用完。他们脆弱,他们焦虑,他们对“灵力”(电量)的渴求是刻在骨子里的。没了灵力,他们当场就得道消身陨,变成一块昂贵的铁疙瘩。

高速充电桩被混动“占领”,这不叫没素质,这叫掀桌子-有驾
高速充电桩被混动“占领”,这不叫没素质,这叫掀桌子-有驾

混动车主呢?人家是元婴期大能。丹田里既能存灵力(电),也能直接燃烧气血(油),突出一个双修,一个灵活。对他们来说,充电桩这种“灵气眼”,属于锦上添花。有,就吸两口,反正便宜,还能滋养一下元神;没有,人家直接燃烧精血,跑得比谁都快,无非是心疼一下钱包。

高速充电桩被混动“占领”,这不叫没素质,这叫掀桌子-有驾

现在,一个门派大比(国庆假期),所有修士都往一个叫“服务区”的洞天福地挤。洞天福地里就那么几个灵气眼。

筑基期小修士们排着队,眼巴巴地等着吸一口续命。

结果呢?一群元婴大能,晃晃悠悠地走过来,一屁股坐在灵气眼上,开始慢悠悠地“打坐”。

小修士急了:“前辈,您不是能烧精血吗?我们不吸这口灵气就要死了啊!”

元婴大能眼皮都不抬:“门派规矩写了不让我用灵气眼吗?没写吧?没写我为什么不用?你急,我也急啊,我急着省钱呢。”

高速充电桩被混动“占领”,这不叫没素质,这叫掀桌子-有驾

我靠,这不就是掀桌子吗!

最骚的是,这些元婴大能,吸两口就跑了,因为他们“元婴”(电池)小,装不下多少灵气。他们跑了,下一个元婴大能又坐上去了。筑基期小修士们,就在旁边看着这帮大能“轮班占座”,心态直接就崩了。

高速充电桩被混动“占领”,这不叫没素质,这叫掀桌子-有驾

这就是【掀桌子式竞争法则】的现实演绎。在生存面前,所有的温良恭俭让,都是狗屁。最好的竞争,就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谁也别吃了。

【第一人称「我」的介入】

讲真,我作为一个开了几年纯电车,现在又换回油车的中年人,我其实特别理解这种心态。

你以为混动车主是坏吗?不,他们只是纯粹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一公里油费七八毛,电费两三毛,这笔账谁不会算?高速加油也排队,充电反正也要等,那不如插上枪,去服务区吃碗泡面,回来电也充了,饭也吃了,完美。

高速充电桩被混动“占领”,这不叫没素质,这叫掀桌子-有驾

至于后面排队的纯电车主?关我屁事。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谁先发疯,谁就占便宜。

我开纯电车跑长途的时候,就悟了这个道理。你跟别人讲道理,讲素质,讲纯电车主的“路权正统性”,别人只会觉得你是个傻子。唯一的真理就是,谁的拳头大,谁的脸皮厚,谁就能充上电。

高速充电桩被混动“占领”,这不叫没素质,这叫掀桌子-有驾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什么?结论就是,别买。真的,别买。开个破油车,加油三分钟,起码保住了假期和家人的好心情,这比什么智能大屏、自动驾驶都重要。这是一种降维打击。

【反技术崇拜与民粹解构】

现在所有车企都在吹什么800V高压快充,什么液冷超充,什么充电十分钟续航三百公里。听起来是不是特别赛博朋克,特别高大上?

是是是,技术上是牛逼。

但现实会给你一记响亮的耳光。你技术再牛逼,能快过大妈把车横在充电桩前面吗?你功率再大,能顶得住一个混动车主充到80%就是不走,非要跟你唠嗑吗?

高速充电桩被混动“占领”,这不叫没素质,这叫掀桌子-有驾

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不是识别红绿灯,而是识别中国老头乐。同理,充电技术的终极难题,不是电池和桩,而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

写到这我想起来了,我楼下那个天天用破自行车占车位的大爷,逻辑跟混动车主一模一样,“我先来的,有本事你报警啊”。你看,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人性的底层逻辑,到哪都一样。

高速充电桩被混动“占领”,这不叫没素质,这叫掀桌子-有驾

所以别信车企发布会上那些花里胡哨的PPT,那都是讲给投资人听的玄学。真正的用户体验,藏在每一个节假日拥挤的服务区里,藏在每一次因为充电而爆发的争吵里。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你们地球人为了这点能量,怎么比我们还颠。

【重复式强调与排比】

混动车主的逻辑很简单:

高速充电桩被混动“占领”,这不叫没素质,这叫掀桌子-有驾

我能充,所以我充。

法律没禁止,所以我充。

充电比加油便宜,所以我充。

你急你不买混动?所以我充。

你看,逻辑闭环了。你跟他讲道德,他跟你讲法规;你跟他讲法规,他跟你讲市场经济;你跟他讲市场经济,他跟你讲他有急事。

高速充电桩被混动“占领”,这不叫没素质,这叫掀桌子-有驾
高速充电桩被混动“占领”,这不叫没素质,这叫掀桌子-有驾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当你爱上占便宜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别再问谁对谁错了。

没意义,真的没意义。

这就是一场黑暗森林,每个车主都是带枪的猎人。唯一的区别是,纯电车主的枪里只有一颗子弹,而混动车主的枪是无限弹药的。

就问你怕不怕?

【品牌玄学与用户信仰】

诶,这里面还有个特别好玩的事。

你发现没有,开理想的,开比亚迪DM-i的,特别喜欢在高速上充电。为啥?因为他们从心底里,是把自己当“电车”来看的。他们买这个车,就是冲着“电”的标签去的,加油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妥协,甚至是一种“信仰的污点”。

这是一种【品牌玄学】。他们需要在充电这个行为中,找到自己“新能源车主”的身份认同。

我充上电了,我就是环保的,我就是先进的,我就是在用互联网思维开车。

至于纯电车主,比如特斯拉车主,他们的信仰更纯粹。他们觉得充电是天经地义的,充电桩就是为他们而生的。一个开混动的来充电,简直就是异教徒闯进了耶路撒冷,是要被钉在十字架上的。

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他们不是在买一辆车,他们是在捍卫一种价值观。

你看,战争就是这么来的。这不是简单的资源争夺,这是信仰之战。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野蛮生长式收尾】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充电桩前的争斗,谁更占理?

讲真,我这个修仙的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内味儿一下就出来了?

官方的解决办法是“加大加大加大”,多建桩,多派人,但这就像给一个漏水的桶里疯狂加水一样,治标不治本。

高速充电桩被混动“占领”,这不叫没素质,这叫掀桌子-有驾
高速充电桩被混动“占领”,这不叫没素质,这叫掀桌子-有驾
高速充电桩被混动“占领”,这不叫没素质,这叫掀桌子-有驾

因为问题的根源,根本不是那些趴在高速路上的“电子奶嘴”不够多。

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试图用一套文明的、体面的规则,去约束一个野蛮生长的、混乱的市场。大家都揣着明白装糊涂,把一场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包装成技术迭代的阵痛。

这不扯淡么。

所以,这场战争会结束吗?不会。只要油和电之间还存在差价,只要人性的贪婪还存在,这场战争就会以各种形式,在每一个服务区,永远地打下去。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而我们这些围观的,只需要备好瓜子,看他们继续演下去就好了。

毕竟,不务正业,才是这个时代最性感的正经事。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