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提前支付的信任测试,小米YU7让车主成了车企的无息银行?

一场提前支付的信任测试,小米YU7让车主成了车企的无息银行?-有驾

刷到一条微博,差点把咖啡喷到键盘上:一位小米YU7准车主晒出聊天记录,车还在云生产线上飘着,交付专员却连环Call,催他一周内付清25万尾款。更魔幻的是,协议里白纸黑字写着:超时未付,订单作废,5000元定金直接没收?

一场提前支付的信任测试,小米YU7让车主成了车企的无息银行?-有驾

这哪是买车啊,分明是参加一场信用对赌,赌的是小米产能能按时兑现,而筹码是消费者提前半年甚至一年砸进去的真金白银。资金被占用的时间,比恋爱长跑还熬人。

一场提前支付的信任测试,小米YU7让车主成了车企的无息银行?-有驾

当提前付尾款成了行业潜规则。

翻遍特斯拉、蔚来的购车流程,清一色到店验车再付款。唯独小米搞特殊化,车辆刚排产,付款通知就到了。客服嘴上说以车辆下线通知为准,转头又补一句但交付专员要求优先。合着合同成了摆设,专员的临时通知反倒成了圣旨?

一场提前支付的信任测试,小米YU7让车主成了车企的无息银行?-有驾

更绝的是资金占用背后的算盘:按小米7月3万订单中半数需提前付款估算,平均每台尾款12万,意味着近18亿现金提前回流。这对正扩建工厂、烧钱爬产能的小米,简直是零成本融资。可对消费者呢?二十多万扔出去,换来的只有APP上一个排产中的灰色图标?和明年购置税可能多交1.5万的风险?

一场提前支付的信任测试,小米YU7让车主成了车企的无息银行?-有驾

友商嗅到血腥味,开启截胡狂欢。

正当小米用户焦灼于付不付尾款时,竞品们笑了。

蔚来、阿维塔直接甩出海报:“持YU7定金单,买我家的车?5000元立马报销!”

特斯拉销售淡定算账:“今年提Model Y免税,等明年YU7到手,光购置税就得补1万多,价差早抹平了”

极氪、智界更狠:连夜加码补贴,R7降价2万,7X把优惠拉到2万,比YU7起售价还低。

这场面像极了饿狼围猎,小米产能的软肋,成了竞品绝地反杀的突破口。

一场提前支付的信任测试,小米YU7让车主成了车企的无息银行?-有驾

产能画饼,黄牛都扛不住了。

二手平台上,魔幻剧情正在上演:半个月前溢价2万疯抢的YU7 Max顶配订单,如今挂出“原价转,急!”“倒贴1000元求秒”。黄牛溃逃的背后,是冰冷的产能现实: 一期工厂年产能仅15万辆,二期投产也才撑到30万;当前24万锁单量,新订单排到2027年; 官方APP标注最长56周交付,让北上广深等限牌城市用户抓狂,指标过期重摇号?购置税恢复多交多少钱?

一场提前支付的信任测试,小米YU7让车主成了车企的无息银行?-有驾
一场提前支付的信任测试,小米YU7让车主成了车企的无息银行?-有驾

有供应链人士吐槽:“小米卖的不是车,是期货”。当交付变成开盲盒,再忠实的米粉也得掂量,为一份信仰,押上二十多万和两年等待,值吗?

一场提前支付的信任测试,小米YU7让车主成了车企的无息银行?-有驾

普通人的购车启示录:钱在谁手里,主动权就在谁手里 。

小米的尾款争议,本质是契约精神的失衡。它把生产压力、资金压力、政策波动风险全转嫁给用户,却在交付延期时无需担责。律师直指购车协议中加重用户责任的条款,有霸王条款嫌疑。

一场提前支付的信任测试,小米YU7让车主成了车企的无息银行?-有驾

作为普通消费者,给的教训很直接啊。

警惕锁单陷阱,下单前务必死磕交付周期,截图保存宣传承诺。

钱越晚出手,话语权越强,优先选择验车付款流程的品牌,别当车企的现金流血包。

别被期货绑架,明年新能源购置税减半政策收紧,等太久可能等于变相加价。

一场提前支付的信任测试,小米YU7让车主成了车企的无息银行?-有驾

结语:当信任变成奢侈品

小米用YU7证明了自己造流量的本事,却也暴露了造车新贵的稚嫩过度依赖营销驱动,供应链和用户服务却成了短板。当友商们用报销定金收割它的订单,用现货和透明流程争夺用户时,小米该醒醒了

真正的用户至上,不是发布会上的沸腾口号,而是尊重消费者的钱和时间。毕竟,没人愿意花二三十万,买一场长达一年的焦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