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半年报公布,智电创新推进,合资自主双线协同

大家都说现在的汽车江湖,像极了去年闹哄哄的“百模大战”,谁家要是不整点智能电动这块的活,好像都赶不上时代大巴车似的,妥妥给人一种要落伍的焦虑感。

广汽半年报公布,智电创新推进,合资自主双线协同-有驾

话说回来,那些年我们熟得不能再熟的“大佬级”车企,连名字都能背诵三遍的那种,他们到底有没有办法杀出重围,变成这个新江湖的主角?

当新势力嗓门越来越大,坚持传统的老牌车厂是不是真的只能在一旁瑟瑟发抖,吃点回头客的剩羹残饭?

别的先不说,就拿8月29号刚刚诞出的广汽集团2025年半年报来说吧,这份报告属实是把“传统车企智电转型怎么不迷路”这一大命题玩出了新花样——协同布局,不死磕,不鸵鸟。

合资负责保口碑,自家品牌心无旁骛玩创新,前有铺垫,后有突破,听着就叫人跃跃欲试。

大家一定最关心的,报告里的干货数据到底是啥——别急,慢慢来,咱一层层扒开看个明白。

广汽半年报公布,智电创新推进,合资自主双线协同-有驾

广汽集团半年合并口径营业总收入直接奔着426.11亿元去了,这个量级放在整个行业里也是响当当的。

用网友的话来说,这点家底,不说“躺赢”,也是“稳坐钓鱼台”,让对手望一眼就壮胆的那种。

再往下扒,资产负债率44.65%,比起有些扩张过猛、贷款头悬利剑的企业,广汽的财务健康指数明显更有底气,打得起持久战,也防得住突如其来的风浪。

当然,车企不靠报表吹牛,产销数据才是真本事,上半年全集团汽车产量80.17万辆,销量75.53万辆,终端销量直接干到85.8万辆,看上去一点都不阴间。

其中,新能源加节能车销量高达36.6万辆,占比直奔48.43%,眼瞧着就要突破半壁江山。

有人在问,这是不是说明传统车企也能把新能源蛋糕吃得津津有味,不怕新势力挑食?

至少从广汽的数据上看,这盘棋下得四平八稳,没那味糊涂账。

咱说回大家念念不忘的“广本品质”,这四个字不是白喊口号的。

广汽半年报公布,智电创新推进,合资自主双线协同-有驾

你以为现在大家都在讲高速迭代,和时间赛跑,质量就可以稍微糙点?

广汽本田偏偏反其道而行,什么“慢工出细活”的老祖宗道理拿捏得死死的——拿纯电P7来说,四年时间一点也不省着用,光实地测试就辗转了150万公里,堆出了一座里程碑。

那场面,不知道的还以为在选世界长跑冠军。

再加上新建的“数智·零碳”工厂,号称集成了三十多项全球顶级技术,有网友打趣,这叫“未来工厂”,不是“现炒工地”。

到头来,检验标准也不带凡尔赛,直接喊出了“120%合格率”,说多一道检测工序就能防住所有的暗坑和小瑕疵,让那些纠结完美主义的车主们都挑不出保养小票的茬儿。

这些年J.D.Power中国新车质量主流车品牌排行榜,广汽本田是怎么上的大家有目共睹。

广汽半年报公布,智电创新推进,合资自主双线协同-有驾

今年8月份又拿下主流品牌的全国冠军,实现第六次蝉联,真不是闹着玩的。

讲真,现在买车的人有谁不想让家里那位举起大拇指拍胸脯保证“出行全靠它靠得住”?

本田“六连冠”,皓影销量同比直接涨了13.9%,雅阁也见长,网络段子手总结,广本的品质等于什么?

就是“买它,闭眼入”。

话题聊到这里,不免得多嘴问一句:智能化的大热,广汽本田是不是只会死守一亩三分田,不玩花活?

其实,广汽本田和Momenta、DeepSeek这些新老玩家打得火热,不仅仅守着合资传统的老本,智能体验、驾驶辅助该有的一样不落,还玩出了强强联手的花样。

某种意义上,现在的“合资+智能”,好比酸菜配牛肉,口感层次全都上来了,也确实对新能源市场形成了“不一样的烟火”。

再看看自主品牌的板块有没有掉队?

这里面,创新两个字可不是喊口号。

广汽今年研发投入37.89亿元,同比增加16.55%。

这钱砸下去可都是肉眼可见的用处,累计专利超过2.2万件,算得上是一个移动创新工厂。

“星源增程”技术让不少新司机告别了“亏电恐惧症”,直呼“解锁新姿势”。

以前开增程的朋友,最怕的就是电量见底后直接变成祖安键盘侠,现在好了,补全增程矩阵,以后怎么跑都能心里有数。

与此同时,“星灵智行”系列品牌发布在即,从智能驾驶到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别看像科幻片,其实就在身边,没准哪天上路就给你偶遇一把“钢铁侠”。

有网友笑,说广汽在用魔法打败魔法,把创新和科技直接拉满。

说实话,什么样的创新才能在消费层面真正落地?

归根到底,效率一定是决定胜负的秘密武器。

以“番禺行动”为样本,广汽自信地把车型开发周期从几十个月缩到仅剩18个月,研发成本也平直下滑了10%。

想一想,别人还在画饼,广汽这边已经摆好大餐,足以安慰焦虑症晚期的工程师们。

自研和高效,俩字合起来,就是“靠谱”。

为啥能做到?

还是因为有一套聪明的研发体系落地,不是造梦,而是真刀实枪拼出来的底气。

再往下细扒,广汽的“合资+自主”双挂档,不仅在造车,还要玩转“朋友圈”。

深化和华为、腾讯、宁德时代的合作,仿佛组建了汽车界的复仇者联盟。

华望品牌,这名字听着就自带豪气,2026年打算上30万级的高端智能车型,8月已经开启全国40城渠道招募,雷厉风行,不带气喘的。

和宁德时代的合作,让换电形成“闭环”服务,累计已布局了超过1.7万个充电终端,网上调侃都说“找电比找厕所还容易”。

拼到最后,谁还有补能焦虑?

只要APP一查,随时随地就能充满电,一口气烧到目的地。

这种齐心协力的创新生态,说白了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自家创新有了资源加持,合资产品也能靠智能化再添羽翼,直接把1+1炸成了3,转型效果很难让人不服气。

等到同行还在“小电池大战”,广汽已经跳出“为电动而电动”的小圈子。

不只是坚持广本品质守底线,用自主技术去开疆拓土,这波协同让整个转型底子结结实实,未来不是空口白话。

下半年增程产品和欧洲市场的布局也要大展拳脚,看得出,广汽的智电版图正在加速扩展,谁还敢说传统车企没戏?

说到这儿,大家有没有发现,原本老气横秋的传统车企,经过一盘操作猛如虎的智电升级,居然能玩转年轻人的新市场,顺带还给对手上一堂“如何走稳当下,看准未来”的战术课。

那些说广汽集团只靠老本吃饭的朋友,是不是也该拿出新眼光看问题了?

如果你也是身处迷茫中的传统行业工作者,看到广汽这份报告,内心会不会也悄悄生出点希望?

智电转型不是盲目跟风谁家火爆,更不是进一台设备就是高科技,而是真正把合资与自研的优势最大化,借力打力,稳中有进。

与其盲目追高分蛋糕,不如脚踏实地把自己的配料调整到最佳。

广汽的这份“成绩单”,像不像咱们都想要的答案呢?

话说回来,你怎么看“合资+自主”在汽车智电转型路上的化学反应?

广汽半年报公布,智电创新推进,合资自主双线协同-有驾

你觉得还有哪些细节值得业内深挖?

评论区咱们放开聊,等你来抛砖引玉!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