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豪华车市场有个怪现象,奥迪A8L霍希版,车长5米45、轴距3米25、后排能按摩能办公的“旗舰王炸”,价格从150万跳水到110万,依旧门庭冷落。 路上见到的概率堪比超跑,它的死对头迈巴赫S级,稳坐大佬们的车库C位。
定位错位
霍希版诞生之初,奥迪就明牌对标迈巴赫S480。 加长130mm的轴距、专属“六横十二纵”镀铬前脸、翼子板霍希徽章,给后排塞进足底按摩和冰箱小桌板。 问题在于迈巴赫的“双M”立标隔着百米就能宣告身份,霍希版远看像A8L,近看像A6L。
价格战反噬
霍希版上市时顶配207万,如今官方价砍到127万起,终端97万裸车能提走。 降价捅了豪车市场最痛的刀子:身份符号贬值。 迈巴赫S480即便加价30万,买家依然排队;霍希版优惠40万,反而让目标客户觉得“这车不够硬通货”。
低价让它跌进奔驰S450L的战场(落地110万左右)。 结果要面子的选奔驰标,要性价比的转头去看保时捷。
中国特供的“水土不服”
奥迪把霍希版押宝在中国,看中的是这里占A8全球销量的60%。 “特供”二字在豪车圈成了双刃剑:欧洲因商标问题无法销售,海外富豪圈缺乏认知;国内买家却觉得“专供中国=减配套路”。
反观迈巴赫,全球统一标准+百年传奇背书。 某地产老板说得直接:“请客户坐霍希版? 人家可能以为我买不起迈巴赫才找平替。 ”
配置的致命伤
霍希版主力车型搭载3.0T V6发动机(340马力),迈巴赫S480全系3.0T L6+电机(367马力)。直到2025年新款才补上4.0T V8版本,比迈巴赫S580晚了整整三年。
老板们介意动力吗? 未必。 “D+级豪车配六缸”在心理上就输了一截,隔壁宝马7系都咬牙上了4.4T V8。
保值率撕开残酷真相
一辆落地150万的霍希版,第五年残值只剩31.7%;同年份迈巴赫S级至少能卖45%。 二手车贩子见到霍希版就摇头:“这车收来压资金,平均比S级多放两个月”。
某金融公司高管算过账:同样开五年,迈巴赫亏80万,霍希版亏100万,省下的购车钱全赔在折旧里。
谁在为霍希版买单?
4S店销售透露:真正下单的只有两类人。 一是奥迪铁粉,冲着“霍希创始人”情怀下单;二是00后新贵,比如做直播的翡翠商,觉得“比迈巴赫小众就是个性”。
传统行业老板们? 他们选择2024年迈巴赫S级在中国卖了1.2万台,霍希版不足其零头。
一辆好车,输在“人设”
论座椅按摩,霍希版有8种模式;论静音,它配双层玻璃+主动降噪;论音响,23个B&O喇叭能听出交响乐团定位。 可惜豪车战场从不是参数擂台。 当迈巴赫成为财富的默认图标,霍希版再多的镀铬条,也镀不亮那个缺席的“超级符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