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界R7实测续航802公里,3.9秒破百,华为乾崑智驾体验记
前阵子去小区楼下洗车,碰上邻居老赵又在那唠叨,说现在买新能源车得多留个心眼。选来选去他还是觉得牌子最重要。其实我倒觉得,现在新出的那些新能源车型吧,确实花样多、价格也卷,但真要挑一台顺手的,还得看自己日常怎么用。
像我表哥去年刚换了辆智界R7,这款车说起来还挺有意思。他那会儿图个大空间和点科技感,就没纠结太久直接提了顶配。听他说落地下来差不多32万出头,比起某些高端品牌动辄五六十万甚至七八十万的SUV算厚道不少。
这台R7外观看着就很扎眼,大溜背造型远远一瞅有点特斯拉Model Y那个劲儿,但实际体型比Model Y大上一圈。我第一次坐进去还纳闷,这后排腿部空间咋这么宽敞?原来轴距接近三米呢——师傅修车时还开玩笑,“这尺寸搁出租里都能当商务用了。”不过侧面线条有人嫌臃肿,我老婆第一次见也吐槽说屁股翘得怪怪的,不过她喜欢尾箱能装东西,不管好不好看。
内饰嘛,新势力味道挺浓,全液晶仪表+中控大屏,啥都靠语音控制。我刚开始还有点不习惯,每次找空调按键总想摸实体键,可人家压根没有。方向盘上标着字母LOGO,看着有点别扭,但据说是走国际范路数。有次跟销售闲聊,他神秘兮兮地说以后这个设计会成为潮流——鬼知道是真是假。不过鸿蒙座舱用起来确实方便,我表哥每回带娃出去,都靠语音切歌、查路线,比之前他那辆老燃油车强太多。
动力方面,这R7纯电四驱版马力将近500匹,据群友自测零百加速不到4秒(官方写3.9秒),平时红绿灯蹿出去是真快。但两驱版本也够家用,就是推背感没那么猛。据维修店王师傅讲:“这玩意儿底盘调校偏软,高速变线甩尾概率低,对新司机友好。”不过前段时间微信群里有人反映高速跑久了电池温度会上升较快,需要注意夏天长途最好提前规划充电站,否则可能掉一点性能输出。这种细节说明厂家虽然宣传800V快充平台牛X,其实实际体验还是和气温、电池健康度有关联,不全是参数能代表的事。
冷门配置方面,有朋友发现后排带通风加热,还有零重力座椅模式(类似飞机头等舱半躺),长途坐着不累。我试过一次,从市区开到郊外钓鱼场,一路堵成狗,也没觉得腰酸背痛。另外它还有个隐藏式行李厢隔板,可以把贵重物品藏里面,有娃家庭防熊孩子翻包挺实用。这功能以前从未在别家看到过,小众但贴心。
养护上倒没啥特别毛病,就是冬天北方城市容易遇到玻璃喷水嘴冻住问题,上次保养技师建议喷嘴位置贴暖风管改造一下,说这样省事不少;而且轮胎磨损比同级略快一点,因为动力输出猛,经常激烈驾驶的话半年就该检查一次胎面了。这都是老司机才懂的小窍门,新手往往忽略掉,到时候吃亏只能认栽喽!
增程版今年出了升级款,据售后经理透露2025款主要提升在油耗表现,两驱版本WLTC综合油耗0.24L/100km,他拍胸脯保证城区代步基本不用担心加油频率。但缺电状态下毕竟还是烧汽油,而且最新53度的大电池组单独纯电续航280公里左右,对于偶尔跑长途的人来说比较友好,不过价格也涨了一截,要31万起步,还送空气悬挂什么的。有位做二手生意的大叔私底下告诉我:“现在市场对增程混动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只要靠谱耐造,将来残值不会差。”
最后再插一句八卦:听小区物业主任爆料,他们单位采购公务用车最近考虑过智界R7,说是因为搭载华为乾崑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可以实现城区自动泊车、部分路段自动变道啥的。“解放双脚”这种话他们爱挂嘴边,其实就是怕司机偷懒犯困吧。不过亲身体验下来,自适应巡航和辅助转向确实名副其实,在北京早晚高峰堵成麻花的时候,用这个功能简直救命。也不是完全不用管方向盘,该扶还得扶,该踩刹车不能偷懒,不然被交警逮住照样罚分扣钱……
去年年底社区团购群里有人发帖问:小米YU7值得买吗?结果下面几十条回复都绕不开一个话题——到底图什么,是追求极致性价比还是看重品牌历史?反正身边真实案例摆在那里,用起来舒坦才是真的,各家的优劣只有自己掂量清楚咯!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