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辆锃亮的宝马5系拐进老旧小区时,轮胎碾过坑洼的水泥地发出闷响。林小雨攥着帆布包的带子,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楼上王婶的嗓门穿透六层楼:"哎哟喂,小雨对象开宝马来的?"对门李叔趿拉着拖鞋凑到阳台:"乖乖,这车得七八十万吧?"
三年前大学志愿活动上,王明背着掉皮的登山包,蹲在泥地里给孩子们修课桌的样子,任谁都看不出是个富二代。直到毕业典礼那天,他父亲开着这辆深海蓝的宝马出现,林小雨才意识到两人之间横着条银河。她永远记得那天自己攥着父亲从广东寄来的汇款单,五百块钱被汗水浸得发软,背面还粘着张全家福——照片里父母穿着泛黄的工装,背后是密密麻麻的铁架床。
王明总说带她去新开的日料店,她却盯着菜单上288元一份的和牛发呆。那些数字在脑海里自动换算成父母要弯腰打包多少件快递,要站在流水线前重复多少次动作。有回她发烧硬扛着不去医院,王明急得直接叫了救护车,后来看到四位数的账单,她躲在卫生间把嘴唇咬出了血。
转折发生在那个暴雨天。林小雨收到个蛇皮袋包裹,拆开是母亲亲手腌的辣酱,玻璃罐用旧毛衣裹着。最底下压着个红皮本子,翻开全是歪歪扭扭的记账:3月12日老张头结婚随礼200,4月8日给小雨寄生活费500......最后夹着张存折,余额两万八,取款单上写着"闺女嫁妆"。那天她在出租屋哭到打嗝,连夜写了分手信。
王明闯进来时,信纸上的墨迹还没干透。他什么也没说,第二天带她去了市医院。推开病房门,林小雨愣住了——王妈妈正戴着老花镜粘纸盒,那双布满裂口的手和她母亲一模一样。病床底下还塞着捆废纸板,老人不好意思地笑:"闲着也是闲着,这能卖八毛一斤呢。"
两个年轻人才知道,宝马是王家第一件奢侈品。二十年前下岗潮时,王爸爸每天骑三轮车收废品,车把上总挂着个馒头当午饭。有年冬天王明发高烧,夫妻俩轮流背着孩子走六公里去诊所,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现在工厂做大了,老两口还保持着凌晨四点起床的习惯,办公室抽屉里永远备着胃药。
林小雨蹲在车间门口吃盒饭时,父亲打来视频电话。镜头那边老两口挤在工地板房里,父亲突然说:"闺女,当年我跟你妈私奔,她娘家嫌我穷得叮当响。"母亲在旁边插嘴:"现在不也熬过来了?你对象家底厚是人家本事,咱不偷不抢有啥抬不起头的?"父亲举着手机转了一圈,墙上贴着他们年轻时的照片——两个穿着补丁裤的年轻人,站在砖头垒的"新房"前笑出一口白牙。
婚礼那天,王爸爸喝高了拍着亲家肩膀:"老哥,当年我收废品路过你们建筑工地,总羡慕里头工人能吃上热乎饭。"林爸爸红着眼眶笑:"那会儿我们看收废品的三轮车,觉得能自由安排时间才叫滋润。"两位母亲头碰头翻着各自当年的记账本,发现九十年代物价竟惊人地相似:白菜两毛一斤,公交票五毛一张......
如今小两口的环保材料厂刚接了个大单。清晨五点,林小雨在车间清点货物,王明正跟工人一起搬货。那辆宝马早换成了二手面包车,后视镜上挂着两样东西:王妈妈给的铜钥匙,林妈妈缝的平安符。阳光照进来,钥匙上的锈迹闪着细碎的光,像极了老照片里年轻人眼中的希望。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