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守本土工厂的保时捷裁员加码:再削减近5000个岗位

死守本土工厂的保时捷裁员加码:再削减近5000个岗位-有驾

曾经象征速度与奢华的德国品牌,如今在销量下滑与电动转型的双重夹击下,正经历一场生死攸关的重组


失业君小编 |
网络 |

死守本土工厂的保时捷裁员加码:再削减近5000个岗位-有驾

保时捷首席执行官Oliver Blume在致员工的信中直言不讳:“我们的商业模式已无法用目前的形式继续运行。”这封内部信函预示着一场规模空前的裁员潮——继今年2月裁撤1900个固定岗位并终止2000名临时工合同后,保时捷计划再削减近5000个岗位。

这位掌舵人将公司困境归因于三重压力:中国市场需求断崖式下滑、美国对进口汽车征收27.5%高关税,以及电动化转型的巨大成本压力。曾经风光无限的豪华跑车制造商,如今面临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2025年对保时捷而言是艰难的一年。财务数据显示,公司第一季度营业利润暴跌40.6%,仅有7.6亿欧元,销售回报率骤降至8.6%的历史冰点。这一数字远低于公司设定的15%-17%长期目标。

资本市场反应残酷。2月初发布盈利预警后,保时捷股价单日暴跌7%,创下上市以来最差单日表现。曾经被投资者追捧的豪车股,如今成为欧洲股市的领跌标的。

全球销量同样不容乐观。2025年上半年,保时捷全球交付量仅为146,391辆,同比下降6%。这一数据背后隐藏着更为严重的区域失衡。当北美市场逆势增长10%时,中国市场遭遇断崖式下跌。

保时捷的危机并非突然而至。2024年全年,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28%,2023年下滑15%,2022年出现二十年首次下跌2.5%。这是一场持续三年且不断扩大的溃退。

保时捷面临的三重压力构成了一个几乎无解的商业困局。中国市场的崩溃尤为严重。2025年上半年,保时捷在中国仅交付21,302辆新车,同比暴跌28%。这个曾经占保时捷全球销量30%以上的最大单一市场,如今占比萎缩至13.25%,几乎回到2010年代初期水平。

崩溃背后是结构性变化。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章弘指出:“中国消费者偏好已从机械性能转向智能化,如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当蔚来、理想、问界等本土品牌在30万以上价位段提供更高智能化配置时,保时捷的技术光环正在消退。

美国市场虽增长10%,但自2025年4月起,美国对欧系汽车征收27.5%高额关税,保时捷作为100%依赖欧洲进口的品牌,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美元疲软更使情况雪上加霜。

电动化转型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尽管保时捷电动车和插混车型占比已达36%,但研发成本居高不下。曾被寄予厚望的电动旗舰Taycan,2024年全球销量暴跌49%,中国市场跌幅达29%

死守本土工厂的保时捷裁员加码:再削减近5000个岗位-有驾

面对多重压力,保时捷正在进行深度的战略调整。

产品策略发生重大转变。公司宣布投入8亿欧元开发燃油和插混新车,包括新款911、911 GT3及插混版卡宴。曾经雄心勃勃的“2030年电动车占比80%”目标,在现实中悄然下调。这一调整反映了保时捷对市场现实的妥协。首席执行官奥博穆在上海车展期间透露,保时捷可能在未来两三年内停止在中国销售电动车。这一表态折射出德系豪华品牌在电动赛道上的集体迷失。

中国市场挽救计划也在推进。保时捷已在上海投建全新研发中心,计划下半年投入运营。首款专为中国定制的信息娱乐系统计划2026年装车。但在本土品牌一年多次OTA升级的节奏面前,这种研发速度仍显迟缓。

组织架构同步调整。今年2月初,在保时捷工作超过20年的首席财务官Lutz Meschke和销售主管Detlev von Platen被突然解雇。这一人事地震被业界解读为总部对业绩滑坡的问责。

死守本土工厂的保时捷裁员加码:再削减近5000个岗位-有驾

保时捷的裁员计划分为两个阶段有序推进——

第一轮调整已在今年2月完成,裁撤1900个固定岗位,并不再续签约2000名临时工合同。这些削减主要针对非核心部门,如行政和支持岗位,而非直接生产或研发团队。

如今启动的第二轮裁员规模更大。虽然具体数字尚未最终敲定,但各方普遍估计释放岗位规模可能接近5000个。这意味着,今年内保时捷可能合计调整岗位数达6900个左右。

公司承诺在裁员方式上尊重员工权益。保时捷承诺到2029年前不进行运营性强制裁员,而是通过自然退休、提前退休或自愿离职补偿等方式缓慢释放资源。公司正与劳资委员会谈判延续就业保障协议至2034年。

裁员潮已蔓延至子公司。保时捷旗下数字化核心智库MHP宣布在德国裁员5%,涉及“低三位数”的员工。MHP曾主导开发应用于保时捷工厂的AI质量检测系统,如今却成为成本削减的标的。

死守本土工厂的保时捷裁员加码:再削减近5000个岗位-有驾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保时捷的转型之路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短期内,财务压力难以缓解。保时捷预计2025年营业利润率仅6.5%-8.5%,远低于其长期战略目标。公司还预计将产生13亿欧元的特别支出,主要用于重组成本和新产品服务规划。

生产本地化可能成为关键突破口。分析人士指出,是否在美国或中国设立本地组装工厂,是决定进口关税能否规避的核心。但建立新工厂需要巨额投资和较长时间,难以解决当前困境。

品牌溢价能力在中国市场快速蒸发。当中国品牌用800V超充、城市NOA和智能座舱重新定义豪华时,保时捷的技术光环正在消退。保时捷中国CEO柯时迈已黯然离场,由潘励胥接任。

死守本土工厂的保时捷裁员加码:再削减近5000个岗位-有驾

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企业文化转型。Blume强调:“这不是简单的裁员,而是战略性重塑——我们需在风暴中变得更敏捷。”传统豪华车制造商如何平衡机械精密传统与数字化、智能化未来,将是决定保时捷能否重生的关键。

保时捷的困境折射出整个传统豪华汽车行业的集体焦虑。当北美市场贡献10%增长时,保时捷股价并未反弹;当电动Cayenne在Goodwood爬坡赛创下纪录,资本市场仍无动于衷。投资者清楚知道,再惊艳的性能数据也抵不过中国市场的持续失血与利润率持续下滑。

保时捷预计通过自然减员和自愿离职方式实现的5000人裁员计划将在2029年前避免强制裁员,但转型窗口期正在关闭。中国本土品牌加速上攻,美国关税壁垒高筑,欧洲电动化进程放缓——保时捷必须在2026年前找到新平衡点。正如Blume所言:“转型期的延长,要求我们必须更灵活、更高效。”这家76年历史的跑车制造商,正在为生存权而战。

网友热议

@旧人中光(IP沪):

保时捷的机械素质还是顶尖的,但车机系统被国产新势力甩开三条街!智能化时代还靠‘标’吃饭?醒醒吧,Taycan连蔚来ET7都打不过了……

@AonaJia(IP京):
利润率从目标20%暴跌到6.5%,说明豪车品牌溢价正在崩盘!中国消费者用脚投票

@亨利郭哥(IP粤):
北美销量涨10%全靠关税保护期囤货!7月起27.5%关税落地,现车加价$2万刀,坐等土豪们转订Cybertruck~

@JennyWang(IP苏):

电动Macan欧洲停售燃油版才刷出60%电动占比,实则政策逼的!自家CEO都承认可能停售中国电车,这转型堪称‘史诗级翻车’

@前屿山君(IP津):
德国人死守本土工厂的傲慢终于反噬!特斯拉上海厂一辆Model S成本比莱比锡产Taycan低40%,还不学中国制造?等死吧……

@大岛浆糊(IPHK):
Blume一边砍燃油车研发,一边说电车利润低——精神分裂吗?看看新Panamera燃油版销量涨13%!消费者用钱包告诉你:我们要的是引擎咆哮,不是屏幕死机!...


最后一条,
老派车迷感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