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中国的进口车市场比作一场豪门宴席,如今的菜色已然大为缩水。根据乘联分会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进口车量缩减至22万辆,同比暴跌32%,其中6月仅刚刚达到4.3万辆。要知道,这个市场十年前还鼎盛如日,2014年高峰时分足足有143万辆进口车扎堆进场。如今,昔日盛宴变成了小型家庭聚餐。
造成这一冷清景象,有两个主因。一是中国汽车产业迅速做大,电动化浪潮裹挟而至,燃油车需求如退潮一般不可逆转。二是国际豪华品牌学精了,纷纷“本土化”,自己动手在中国造车,进口成了伪需求。过去,进口车商靠着“异国血统”身份标签耀武扬威;今天,身份变成了“落地中国制造”,再豪华,也难帮助市场回血。
源头上来看,日本车依然是中国进口最大供应商,上半年卖出82073辆,也逃不过下降17%的命运。紧随其后的德国,连跌43%;斯洛伐克则颇为突兀,逆势上涨10%,成为一抹亮色。至于美国和英国,则齐刷刷跳水,降幅分别达48%和22%。全球豪车大产地,似乎都在放缓脚步。
产品结构同样有故事。进口轿车还占据半壁江山,四驱SUV兵分一半,但无论谁都难逃负增长的宿命。尤其是那些大排量“喝油如喝水”的车型,排量超4L的进口跌去了77%。新能源车领域更是不给面子,纯电和插混两类同比分别跳水80%、62%,直接进了冷宫。
到底谁还能在这场萎缩的豪车盛宴里站住脚?雷克萨斯给出了答案。它以91366辆进口零售成绩逆市增长8%,堪称孤胆英雄。其它品牌则集体跌入坑里。奔驰、宝马分别下滑23%和63%,路虎、保时捷、奥迪、沃尔沃、MINI,各显疲态,跌幅让人看不下去。超豪华车更是难掩颓势,宾利、玛莎拉蒂、法拉利、劳斯莱斯、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的销量,除了迈凯伦小幅飘红(仅30辆),全部变成了“以往数字的影子”。
所以,说到底,支撑进口车市场的还是那些荷包鼓鼓的豪车客户。眼下这个群体也开始精打细算,百万元级进口车——一直是燃油豪华车的金字塔顶——都扛不住了,也逃不掉下滑的结局。现实证明,C位没有永远,哪怕再贵也挡不住市场的逆流。
细看排行榜,“豪中之最”路虎揽胜以8355辆高价进口销量问鼎榜首。这个英伦硬汉,自带“贵族越野范”,成为高净值人群的新宠。无论是古铜定制车漆,还是半苯胺真皮座椅,搭载4.4T V8双涡轮引擎,售价近400万元,只恨限量停售太快,还主打东方美学与性能融合。这大概就是“顶级土豪的悲喜人生”现场。
捷豹路虎更是抓住了中国市场的顶级客户,在70万、100万元以上豪SUV市场斩获年度销冠,卫士也“偷得一隅”,证明了英伦品牌在高净值人群中的魔力。
反观其他“豪门”,保时捷成绩惨淡。中国市场交付量仅21302辆,下跌28%,已连跌三年,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身份也随风而去。今年,保时捷不仅营收下滑,净利润更是暴跌三分之二,堪称“奢华车的中年危机”。同样,卡宴、卫士、埃尔法、奔驰S级虽占据前列,但都难挽颓势。
此刻,最“魔幻”的一幕即将上演——中国决定自7月20日起,将超豪华小汽车10%消费税门槛,从130万下调至90万元。对百万级进口车,那就是刀刀见肉。而。而与此同时,仰望U8、尊界S800等国产高端车型开始搅动行业格局,成为进口车贵族“头上的一把剑”。
归根结底,如今的进口豪车市场,是一盘正在重新布局的棋。曾经的全球豪车巨头,正在被中国本土制造与政策风向夺走优势。正如哲学家所言:盛宴终将散场,下一场是谁的主场,还得看谁握有规则制定权。留给进口豪车、以及它的拥趸们的“黄金时代”,或许已悄然划上句号。如果说市场是洪流,那豪华品牌们正学着游泳,要么沉下去,要么浮出来。但如今,在这场持续洗牌的游戏里,谁在笑,谁在哭,恐怕已不言自明。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