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A6L门锁又闹幺蛾子?锁完车门一拉就开,你敢信吗?!”
先别急着觉得这事离自己很远,毕竟奥迪这个品牌走大街上回头率那不是一般高,咱们谁还没在马路上羡慕过几眼A6L的气派?但最近发生在奥迪2024款A6L身上的“门锁疑云”,刷新了不少车主的心理承受阈值——明明琢磨着豪车该有点豪车样儿,怎么锁车像玩笑,“滴”一声锁上了,人刚转身走开,结果被人轻轻拽门把手,直接开门……
不少人一下就懵了:这奥迪门锁,是“摆设”吗?还是厂家搞错了用途?
其实类似低级“翻车”,谁都不愿意碰上,但它就是发生了。网上疯传的视频,主驾、副驾、左后门个个如常,偏偏右后门成了“漏网之鱼”,锁住等于没锁,仿佛隔空喊道“我就赖着不走了”——你说气不气?广东、山东、吉林的车主们都跑评论区吐槽,纷纷下场比惨:有人表示,“咱这不是买车,是买的闹心!”
说回这场门锁“事故谜案”,我第一时间都差点怀疑是不是车主操作失误,或者遥控器信号干扰啥的,毕竟电子时代小bug不少。可全网一搜索,发现情况远比想的复杂,这哪是个别现象,俨然就是一场“批量事故”。
带一点悬念其实挺吓人:如果豪车都能随手拽门进出,电动门锁系统是不是有点“纸老虎”?
更狠的是,有些A6L甚至锁车状态下显示“车门已锁”,右后门却照样能开,还能遇到已经解锁却门打不开的乌龙,甚至车主都遇到门无法关严的尴尬。于是问题抛出来了——到底是小概率的电子故障,还是LOGO背后的大品牌翻车了?
咱也不是造车师傅,更不能现场拆门琢磨里边的电路,幸亏有汽车圈博主“拜托了老司机”掏心窝分析:他说厂家技术员工自己承认,某批次门锁模块有缺陷,换了芯片也不靠谱。什么芯片不芯片的,技术人员玩儿暗号,话糙理不糙,这意思就是生产这批门锁的环节翻车了。
其实往细里扒啊,问题大概率卡在门锁执行器的电机驱动芯片或者识别逻辑指令混乱。说人话就是本来下达“禁止开门”命令,结果芯片没听懂,懵圈地发了个“请进”信号出去。软件升级压根没用,非得拆下来换硬件。
你以为事到如今厂家会大张旗鼓给说法、召回?错!大批车主带着疑惑去4S点捣鼓,能不能遇上靠谱售后全凭运气,有的说“酌情更换”,有的耍滑头:“没复现,暂不处理”。还真是“你有你的调皮,我有我的无奈”。
咱得实话实说,这种事在品牌圈里其实挺魔幻。奥迪A6L这几年在中大豪华轿车圈口碑很高,和宝马5系分庭抗礼。原本大家对奥迪的信赖,部分就源于“德系严谨”这个老梗。都说奥迪的灯厂技术牛,结果车门安全就出了纰漏——你让买家心里咋想?
有专家在接受汽车圈采访时直言:门锁系统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它的安全职责真不是闹着玩儿。如果门锁关不严,防盗报警装置天天抓瞎,长远来看防护风险谁兜得住?更扎心的是,这说明出厂把关其实是“漏网之鱼”!
有些人估计会吐槽:一辆价格起步四十多万的奥迪,居然栽在门锁?!明明花大价钱买高配,就是为了省点事儿,结果还不如早些年那种纯机械锁门的老桑塔纳踏实。
换个角度想,追根溯源,门锁这个环节其实是零部件厂家、总装厂、质检员全链条的“群体作案”。你说供应商质检、奥迪自家出厂验收层层把关,最后一个坏芯片全漏过去,说轻了是疏忽,说重了那就是“拿用户安全开玩笑”。
最可乐的是,厂家到现在还在装“小透明”。车主们不是不懂维权,关键是厂家的回应永远让大家吃了“闭门羹”。有些被踢皮球:去店里,说要检测、看情况、择优处理,像拨电话买彩票一样。偏偏碰上“无法复现故障”,谁能把坏门锁当场表演一遍?一来二去,有人等烦了,有人气笑了。
那厂家的法律义务呢?法律明明写得明明白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全在那摆着。假使门锁模块真的批次性失误,难道官方不该来一次彻底的召回清理吗?受影响的车主眼巴巴等着换新件,却被售后慢慢悠悠一句“请耐心等待”打发。
话说回来,安全隐患再小都不是玩笑。试想一下,谁敢半夜停车、放心丢车在小区停车场?胆大的车贼,可能都要感谢奥迪这波“预留通道”,直接给送福利了。不止财物丢失,真出事故乘客人身安全才是头大——门锁关键时刻掉链子,那才真心要命。
所以现在建议都不用专业人士特意提醒了:别管你是不是2024款A6L的车主,手头有同款的,赶紧自测一遍。锁完车后,每扇门都拉拉看,别光信中控屏上的那个“已上锁”提示,自己心里有点B数最保险。真遇上问题,视频拍下来,存字据,和官方客服沟通,每步都留个底,将来好维权。
顺带一提,广大奥迪车主现在已经学精了,出了问题可不迷信官方回应,直接关注国家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动态。网络这年头没有什么“消息封锁”,只要事关安全和召回,大家都抢着往外曝光。
回头说一嘴,其实这种门锁事故也不光奥迪A6L,许多车企也曾爆出类似问题。区别在于,有的厂家愣着拖延观望,有的则主动承担责任快刀斩乱麻。顾客信任值哪儿来的?全看品牌“敢于负责”的骨气。
说白了,百密必有一疏。技术过硬的品牌也难保绝对零事故,但看重的是有问题后你“怎么收场”。车主最怕的不是点背遇到小概率故障,而是品牌态度冷漠,售后推三阻四,维权变折磨。
我个人建议,厂家还是别指望“捂盖子”能过关,出问题就要公开、透明处理,召回不丢人,拖着拖着才最影响口碑。保险起见,车主要存好所有相关证据,不给后续扯皮的空间。有空了,多和同车系车主互通情报,别等被动吃亏才后知后觉。
最后提醒所有关注奥迪品牌的朋友,别被豪车光环迷了眼,看似不起眼的小配件有时能“致命一击”。行车安全,别拿门锁开玩笑。绝大多数厂家都懂这个理儿,关键是看谁做得久、谁做得好,谁能不怕丢人去解决问题,才是真正值得敬佩。
你要说门锁只是小毛病?那下次自己碰上,咱看谁还能淡定自如。你这边怎么看奥迪这波“门锁门”?家里有同款车型试过没,欢迎评论区来聊聊,咱一起做个“奥迪防盗门锁测试官”怎么样?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