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祉车升级,老人出行更方便,科技细节贴心

关于出行方便这件事,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轮椅或者拄拐杖的人买辆车,和我们正常人体会的买车完全不是一回事。进出一辆普通私家车,对普通人来说顶多是钻个缝、拉下安全带的小动作,但对腿脚不便的人,这百分之百是场“体力与技巧大考验”。要是在公共场所,常常还得承受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那滋味儿,只有真正经历过才懂。

福祉车升级,老人出行更方便,科技细节贴心-有驾
福祉车升级,老人出行更方便,科技细节贴心-有驾

偏偏现在这部分人越来越多。人口老龄化加速,光2024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人就已经超过三亿。再加上将近九千万残障群体,他们的“走出家门”早就是全家人的大事。不出门不现实,出门太难,这个矛盾摆在谁面前都不好受。所以你会发现,有车企敏锐地盯上了这块需求,搞出了一类专门让行动不便人群上下车更方便的车,这类车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福祉车。

这个“福祉”听起来挺高大上,说白了,就是让残障人士、老人乃至行动缓慢的人出行更容易的专用车。过去咱们路上能见到的,要么是面包车改得七扭八歪,要么是有钱人用的进口无障碍商务车,能满足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寥寥无几。如果不是因为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扎了个场子,普通人可能还真不知道,现在国内外几十家大品牌都在琢磨怎么把科技和人情味揉进一个座椅、一个按钮里,让有需求的人也能体会啥叫理想出行。

车展上什么最多?当然是琳琅满目的各种辅助器具,小到夹勺子的辅具、穿鞋神器,大到可折叠电动床、护理机器人。这些都是为了那些生活还算能自理但不想太累的朋友准备的。而把人送上“能走能开能坐”的新高度的,就得数展区里那一排各显神通的福祉车了。

先来看丰田。可能没人比日本人更懂老龄化,这家在福祉车领域耕耘了60年,拿出过不少实打实靠谱的解决方案。光是这次展示的车型就有纯电、燃油的多种选择,比如他们基于一汽丰田的那款电动轿车,实打实做到副驾位置整个能电动出来、旋转90度,人可以安全轻松转移到轮椅上。打开后备箱,轮椅直接收纳,不耽误空间。还有赛那、埃尔法这些商务车的福祉版,也是主打第二排电动升降旋转、空间宽敞、不仅有座椅贴心设计还能提供租赁服务,地盘稳得很。

但别以为就丰田会玩。广汽传祺也亮了绝活:M8宗师科技关爱版直接把副驾座椅做成了可分离结构。一键搞定,升降、旋转,就是为了解决最核心的上下车难题。脱离后座椅还能化身电动轮椅,自己推着走,独立续航直接超10公里。操作方式也够“硬核”,不止有物理按钮,连手机应用都安排上,调整座椅高低、角度、控制轮椅行走都不在话下。这种没什么“花里胡哨”的真实贴心,让人有点佩服。

福祉车升级,老人出行更方便,科技细节贴心-有驾

长城也没掉队。魏牌的全新高山福祉版主打智能安全,不光车内部做工考究,皮质座椅还能3档通风加热,脚踏也有机械折叠,舒舒服服地享受就完事。关键是还集成了语音提示和安全限制措施,老年人或者残障人士操作过程中,不容易误触,保障全程安全无死角。

至于上汽大通,那是玩“定制”的。几十款车型,想怎么装怎么配,旋转座椅、升降平台不在话下,甚至还能被医疗车抢了风头。上汽大通的医疗车专为院前抢救设计,汽车一上路就是移动急救室,有病人需要紧急处理时能现场监护,和救护车几乎没啥本质差别。这一整套下来,不仅是让家有老人、残障人士用车不发愁,连遇突发事件时都能应对。

这些车看着高大上,实际背后是十足的“人情世故”和精明算计。能把轮椅和车无缝对接、能让瘫痪病人独立操作、能一键升降并做到空间宽敞让推车转弯,最核心是把残障人士对空间、人性、细节的要求想到了前头。没有这种深谙“用户心思”的研发,别说卖得好,能不能推出来还是问题。

技术是解题关键。别小看一个旋转座椅、折叠轮椅,这背后全是传统机械加智能操作的结合。早些年福祉车纯靠手动操作,上下车跟搬家一样费劲不说,家属累个半死。现在科技下场,电动化、智能化全上阵,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利索地解决了众多“无解”的难题。比如丰田的那辆bZ3福祉改装版,抓住纯电动风口,环保、家用双兼顾。广汽的手机远程控制,是让照护家庭提前安排、出行方便。长城的驾驶辅助和自动泊车,就是怕照护人没经验,倒车就能让系统来。还有真皮座椅、通风加热、智能语音,乍听是豪华,其实还是那句老话,“照顾好细节,才是真服务”。

做产品容易,做生态难。光靠展会露脸还不够,谁能把“福祉产业”整成涵盖研发、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一条龙的体系,谁就能抢到先手。眼下各地政策也开始发力:购车有补贴、税收能减免、停车收费还打折,好事一桩接一桩。北京、上海地铁站点就上马了无障碍接驳,专车接送,打通“最后一公里”。这种“政策兜底、市场补位”的组合拳,让本来小众的福祉车一下成了不少人的“刚需”。

福祉车升级,老人出行更方便,科技细节贴心-有驾
福祉车升级,老人出行更方便,科技细节贴心-有驾

当然,问题也不是没有。比如很多福祉车还是在展会上走秀,买的话需要提前预定。有些高端型号价格真不便宜,普通家庭想一步到位,还是有压力。车企也都想着办法,比如推“模块化改装”——原车用着,用不上大改造,买个标准福祉座椅直接加装,用多少付多少,实在实用。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六成家庭遇到家人有困难出行,首选就是换个福祉座椅,不光是便宜还灵活,没准哪天自己也能用上。

更有意思的是,车企这几年学精了,都不敢自己闷头造,而是拉上用户一起搞“众筹设计”:邀请老人、残障人士试车,听反馈把意见写进产品说明书。不仅榨出“用户共创”最大价值,也让产品更贴近中国家庭的实际需求。广汽传祺举例,他们用户反映轮椅续航焦虑,厂家直接给配了高容量电池,轮椅脱车能跑十公里;丰田专门根据国内路况改进座椅旋转角度,免得空间一紧张推不出来。这些操作,就是懂用户。

从更大的范围看,中国汽车工业之所以愿意砸钱做福祉车,不光是盯着这一小撮人的几十万辆市场,更是在“人文关怀”上树立口碑,为全社会铺垫未来更广泛的智能出行场景。科技一路升级,车企探索始终围着三个字转——方便、安全、人性。普及率高了,细分化、模块化、智能化加速,市场慢慢也就起来了。总有一天,现在的“特殊车”也许会变成街头巷尾的“寻常车型”,谁都可能享受一把贴心服务。

所以啊,不管你是家里有老人残障需要,还是备点“不时之需”,福祉车那点名堂,早该进一家一户的议事清单了。不信?等哪天你亲身体验一次以后,大概率真会“旁观者清,亲历者明”。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