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金九银十”,本该是消费者狂欢的时刻,可今年的国庆档,似乎少了点儿往年的火药味。
你是不是也感觉到了?
那些曾经铺天盖地的促销信息,今年好像“低调”了不少。
“车价已经降到低点了,国庆最多比平时优惠千元左右。”
当一位经销商朋友无奈地告诉我这句话时,我脑海里闪过的,是“降无可降”的无奈,更是市场“内卷”到何种地步的真实写照。
想想看,过去那个动辄几千、上万元的优惠,现在缩水到千元级别,这中间的落差,足以让不少期待“抄底”的消费者,心里打上个问号。
“千元优惠”下的冰山一角:利润承压下的品牌博弈
到底是什么让车市促销力度“缩水”了?
这背后,是一场围绕利润的博弈,是车企和经销商在市场寒冬中的艰难求生。
首先,价格的“地板价”是硬伤。
汽车行业分析师刘昊一语中的:“近年来价格战非常激烈,车价已处于低位,本就没有多少降价空间。”
这话一点儿不假。
想想看,过去几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车企们轮番上演“价格屠夫”的角色,你降一万,我降两万,硬生生把新车的利润空间压缩到了极致。
当价格已经触及成本边缘,还指望在国庆这个节点,能有“惊喜价”出现,确实是奢望。
更何况,今年“金九”已经悄悄“变相降价”了。
国庆节前,正是新车上市的集中期,厂家为了给新品造势,早已按捺不住,新车上市本身就伴随着各种优惠政策,这相当于提前透支了部分促销力度。
所以,到了国庆这个传统旺季,经销商们手里能拿出来的“真金白银”就少得可怜了。
7个品牌“官宣”促销:优惠背后的“数字游戏”
据不完全统计,理想、小鹏、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一汽丰田、一汽奥迪和上汽大众这7个品牌,都为国庆档推出了促销政策。
表面上看,优惠形式多样:现金补贴、置换补贴、定金抵尾款、金融政策…
…
听着挺诱人。
有品牌甚至打出了“综合优惠数万元”的旗号。
然而,笔者的经验告诉我,数字游戏往往需要仔细甄别。
这些“数万元”的综合优惠,往往是把各种政策叠加在一起的“理论值”。
对消费者而言,真正能落到购车款上的“额外”优惠,大多集中在2000-3000元。
以一汽奥迪为例,销售人员透露,国庆期间比平时能多优惠两三千。
原价23.98万元起的奥迪A5L,国庆综合优惠至高1.24万元。
但内行人都知道,节前店里可能已经卖到了19万多,现在价格其实没啥变化。
这就像是一场“数字魔术”,看似优惠巨大,实则“水分”不少。
广汽丰田的“至高优惠5.1万元”,更是让人咋舌。
可细一问,平时4S店就有3万元的优惠,到店还能进一步协商。
这么一来,国庆专属的“额外”优惠,可能也就3000元左右。
这种“宣传战术”,不得不让人佩服车企的营销智慧,却也让消费者感到一丝无奈。
经销商的“苦日子”:价格倒挂,利润微薄
在整个价格博弈链条中,经销商无疑是承受压力最大的环节。
他们不仅要面对厂家下达的销售任务,还得承担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
“现在都亏本卖车,全靠厂家的返利。”
一位上汽大众的经销商坦言,作为一家大型经销商,也“没有多少钱来搞国庆促销”。
这话背后,是汽车行业整体利润率下滑的严峻现实。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8月,汽车行业的利润率仅为4.5%,低于下游工业企业6%的平均水平。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16家披露销量的乘用车上市公司中,有5家处于“卖一辆亏一辆”的窘境。
单车盈利过万元的凤毛麟角,大多数品牌单车利润仅在数千元。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报告更是揭示了经销商的生存困境。
上半年,仅30.3%的经销商完成了销售目标,超过半数(52.6%)处于亏损状态。
新车销售对经销商的毛利贡献为负22.3%,意味着卖一辆新车,经销商可能就要亏损。
高达74.4%的经销商存在不同程度的“价格倒挂”,其中43.6%的经销商价格倒挂幅度超过15%,这简直是在“赔本赚吆喝”。
客流不足、线上线索转化率低、旧款车型滞销…
…
种种压力叠加,让经销商的经营状况雪上加霜。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自然不愿意为国庆促销自掏腰包,更倾向于将有限的促销资金留到年底,为冲刺销量做最后的努力。
“冰点”之下,谁在坚守?
谁在等待?
今年的国庆促销,与其说是“优惠”,不如说是车企和经销商在艰难市场环境下的“策略调整”。
价格战的白热化,让市场进入了“低价时代”,但低价之下,是利润空间的极度压缩。
理想汽车则显得有些“特立独行”,其L系列智能焕新版提供了1.5万元的置换补贴和1.99%的金融年费率,这对于一些有置换需求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这是否意味着,在价格战的泥潭之外,还有其他更具吸引力的价值点,能够打动消费者?
正如古语有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在市场寒冬中,那些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能够提供卓越产品和服务的品牌,或许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不倒。
对于消费者而言,今年的国庆促销,或许是一次冷静观察市场的机会。
与其被那些“数字游戏”所迷惑,不如回归理性,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而那些真正有诚意的优惠,往往隐藏在细微之处,需要我们去耐心发掘。
业内人士普遍预计,年底的促销力度可能会比国庆期间更大。
届时,厂家和经销商为了完成全年销售目标,可能会释放出更多“诚意”。
对于有购车计划的朋友,不妨将目光放长远,耐心等待,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场围绕着“价格”的博弈,还在继续。
而在这场博弈中,谁能笑到最后?
是那些能够提供真正价值的品牌,还是那些善于玩转营销策略的车企?
时间会给出答案。
而我们,作为消费者,唯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在这场“价格游戏”中,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