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位于广汽本田总部厂区的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突然被广汽本田收购并解散。
这件大事像一颗炸弹,炸开了合资车企的平静,直接扫清了南北本田续约的障碍。
广汽本田获得了完整的独立造车能力,摆脱了对发动机供应的依赖。
东风本田则借此削减了武汉工厂的过剩产能,缓解了资源浪费问题。
合资车企续约的障碍就这样清除了,广汽本田的合资期限原定2028年5月13日到期。
东风本田的期限更是长达2043年,这为双方延长合作铺平了道路。
看看本田中国的表现,2025年上半年销量数据很刺眼。
本田中国1月至6月的零售销量只有315,152辆,同比下滑了24.22%,连年下滑让人忧心。
广汽本田的数据同样不佳,同期销量仅为154,647辆。
销量下滑背后的原因是市场趋势变化,电动和智能车成了主流,但本田的优势还在燃油车。
产品上,本田的全球车型如雅阁和CR-V,在中国还有话语权。
但第十一代雅阁换代时,没引进最新的油电混动技术,只推燃油和插电混动版本。
这引发友商和用户的惊讶,油电混动本是本田的强项机会。
2025年5月20日,本田发布新战略,降低2030年纯电车目标,加强混合动力。
新计划要求2027年起所有车型用全新H标,混动系统成本降30%以上。
2027年到2030年,本田会推出13款新混动车型,销量目标高达220万辆。
三方博弈中,广汽集团成了最大受益者之一。
收购发动机公司让广汽本田有了独立运营的人格,产能利用率可能升到85%以上。
广汽告别了依赖发动机的旧模式,专注提升本土市场。
东风汽车则甩掉了发动机包袱,专注武汉基地的优化。
东风本田削减产能后,开始重组资源结合长安的项目。
东风借此止损,2025年第一季度武汉工厂开工率仅65%。
本田汽车也受益显著,轻装上阵战略转身。
终止与日产汽车的合并闹剧,本田专注核心市场的电动和混动布局。
这场变化不是孤立的,合资车企体系都迎来期限考验。
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先前延长了合作期限伴随股份变动,本田事件是又一范例。
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合资车企小动作影响巨大。
关系到数万名员工生计还有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们的未来。
电动智能浪潮下,本田在努力本土化开发电动车。
雅阁和CR-V已导入插电混动系统但效果未显着。
本田的战略调整基于市场现实销量连续下滑是事实。
本田在北美市场表现强劲与中国市场形成反差。
混动技术降本30%的计划目标是2027年实现。
这源于本田对中国需求的回应如雅阁插电混动专属中国版。
三方分歧最终化解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的去向曾是关键。
谈判内容包括未来动力和全球合作计划如今尘埃落定。
广汽本田续约前的症结是未来车型规划不一致。
本田5月新政为2027年设定了清晰路径减少不确定。
行业数据显示混合动力逐渐崛起2025年上半年PHEV和HEV占比达42%。
本田强化混动策略正是呼应这一趋势。
三方都没放弃本田本田在全球还是主角之一。
东风汽车和广汽集团都看重雅阁和CR-V的市场地位。
数据显示本田上半年销量下滑但核心车型竞争力仍在。
市场格局变化下这些事实已改变合资车企的面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