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家用SUV,很多人脑海里肯定会蹦出两个名字——大众途昂和丰田汉兰达。
这两款车可以说是燃油车时代7座SUV的标杆,特别是汉兰达,从加价提车到降价促销,见证了合资品牌从风光到面临压力的转变。
最近有朋友问我,现在自主品牌新能源车这么火,像汉兰达这样的老牌燃油车还能买吗?
今天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款车。
先说市场表现吧。
汉兰达指导价24.98万起,终端优惠能有5万左右,落地价不到20万就能开走中配。
这价格放在合资中型SUV里确实香,但销量却有点尴尬——最近一年卖了7万多辆,平均每个月也就六千来台。
要知道隔壁大众途昂虽然也得降价,但人家月销还能破万。
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奇怪,现在买车的主力军都盯上了新能源,比亚迪唐DM-i、理想L8这些车动不动就月销过万,直接抢走了不少潜在买家。
说到汉兰达的核心竞争力,还得是那套2.5L混动系统。
别看它只是台燃油车,但189匹马力的发动机配上182匹的电动机,综合功率能到243匹,比大众途昂的2.0T高功率版还猛。
更关键的是油耗只有5.82L/百公里,加92号油就能跑,这在满大街新能源车里确实显得特立独行。
不过也有老车主吐槽,高速超车时动力储备不如纯燃油车,毕竟电动机主要在起步和低速时发力。
外观设计这块,汉兰达走的是稳扎稳打路线。
梯形进气格栅配上蜂窝中网,既保留了丰田家族化设计,又比老款年轻了不少。
最让我惊喜的是车尾设计,熏黑尾灯加上隐藏式排气,居然有了点跨界SUV的味道。
不过对比同级别的比亚迪唐,方盒子造型确实少了些时尚感。
车身尺寸方面,4965mm车长接近中大型SUV,但2850mm轴距又比唐短了100多mm,这就导致第三排空间虽然能坐成年人,但长途乘坐肯定够呛。
内饰方面,汉兰达的套路和卡罗拉如出一辙——实用至上。
12.3英寸全液晶仪表加上10.25英寸中控屏,科技感是有了,但塑料感明显的门板用料还是暴露了成本控制。
不过有几个细节值得点赞:全系标配L2级驾驶辅助,方向盘加热和前排座椅通风这些配置下放到中配,这在20万级合资车里确实厚道。
不过对比新势力车型,少了后排小桌板、香氛系统这些花里胡哨的配置,可能不太讨年轻人欢心。
说到空间布局,汉兰达的“5+2”座椅设计还是有点东西。
第二排座椅前后滑动距离长达260mm,放倒后能形成纯平地板,装个婴儿车或者露营装备完全没问题。
不过座椅填充物偏硬,满载长途驾驶容易腰酸背痛。
后备箱常规容积686L,放倒第三排能达到1815L,这个数据比途昂的441L-2415L反而占优,看来丰田在空间魔术这块确实有一套。
动力系统方面,混动版的E-CVT变速箱调校偏向平顺,城市道路开起来确实省油,但急加速时发动机的噪音明显增大。
高配车型搭载的E-Four电子四驱,应付非铺装路面还行,但要是真拿去越野,和比亚迪的适时四驱系统比起来还是差点意思。
不过对于大多数家庭用户来说,偶尔周末去郊外撒欢,这套四驱系统完全够用。
现在最大的争议点在于:汉兰达还值不值得买?
从使用成本来看,混动版百公里5.82L的油耗确实香,按照现在92号油价算,每公里油钱不到4毛。
但对比比亚迪唐DM-i插混版,亏电油耗5.5L不说,还能上绿牌免购置税,落地价也差不多。
更别说理想L8这种增程式电动车,纯电续航210km,日常通勤根本不用加油。
不过汉兰达也有自己的杀手锏——保值率。
据《2023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显示,汉兰达3年保值率高达75.6%,比途昂的62.3%高出一大截。
这意味着开三年再卖掉,残值能多赚两三万,对注重保值的家庭来说确实重要。
另外,丰田的品控和可靠性也是金字招牌,J.D.Power 2023年车辆可靠性研究显示,汉兰达百车故障数只有89个,比大众途昂少了一半多。
面对新能源冲击,广汽丰田也在想办法破局。
最新消息显示,汉兰达插电混动版已经在申报,预计明年上市。
如果能在保持低油耗的同时解决纯电续航焦虑,说不定能再战三年。
不过按照丰田的尿性,插混版大概率还是沿用老平台,和比亚迪DM-i比起来技术优势不大。
说到底,汉兰达现在就像个“守擂选手”。
它没比亚迪唐那么智能,也比不过理想L8的豪华感,但胜在皮实耐用、保值率高。
如果你是个务实派,家里没充电条件,又不想天天为油价焦虑,那汉兰达混动版依然是个靠谱的选择。
但要是追求科技配置或者绿牌政策,可能就得考虑新能源车型了。
最后抛个问题给大家:你觉得传统燃油车该不该向新能源全面转型?
像汉兰达这种“油改混”的车型,真的能抵御电动化浪潮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