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汽车马力 2025年04月28日 广东
2025年是不少车市预言的解蛊之年。有人认为,纯电动将成为市场主流,混动增程和插混是过渡;合资车企市占率下滑,自主品牌成为主流。有车企预测,新势力能实现全年盈利,自动驾驶将全面普及。如今看来,少数已经清晰,更多依然混沌。
2025年的市场竞争客观存在,内耗式的价格战还会持续多久,整体利润会骤降到什么程度,没人知道。寻找新的增长点,启动新的规划,没有人敢站,敢慢,敢停。被一脚从舒适区踹出来的跨国车企,更是如此。
这里,以丰田为范例,横向剖开,一睹跨国车企们的新思考,以及基于新思考上的新规划与新举措。为什么是丰田?这里不怕说得更直白点:源于其“全球第一车企”的号召力,也来自其在今年上海车展公布的新体制、新产品和新期待,更由于其对中国这片热土发自内心的热爱。
01.
“更热爱”的丰田式表达
热爱,是罗曼·罗兰眼中的“英雄主义”。热爱,能够创造荡气回肠的历史。热爱,出自潜藏于心的波澜壮阔,又坚定地面向全新的世界。
“如果说到丰田代表车型,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呢”?这是丰田中国总经理李晖今年上海车展主旨分享的开场白。李晖给出的答案和浮现在许多人脑海里的车型一样:皇冠。1964年,皇冠引进中国,丰田在其全球版图中画下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新定点。
随后60年,丰田在华步履不停。丰田在华每一点变化,都融入中国汽车工业的探索与实践当中,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格局朝着“宏大”不断迈进。是的,在华第一个60年,丰田以自身为桥梁,让汽车这一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从世界到中国。
与此同时,丰田本身又在“本地化”融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发生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将丰田推向“无人区”,没有任何先例可遵循。只能举起火把,日拱一卒,探索前行。如今看来,这些变化再次决定了丰田未来的高起点和惊艳表现,不只是在中国,更在全球。对于这一历史进程,行业流行的表述是“反哺全球”。事实大致如此,但敏锐的丰田认为这一表述并不准确,尤其是智电浪潮成为全球新的变化点的时代大背景下。
那么,到底是什么?此次车展,丰田给出新的答案:立全球更中国。字少,需反复揣摩。以气质观之,这是丰田式的继承与进化,经过系统化思考,并清晰熟悉贯彻企业原则。以大视野评价,汽车从世界到中国,再从中国到世界,形成完美的闭环。中国汽车终将融入全球汽车大家庭,亲历这一历史进程,收获分享机遇与红利——不仅幸运,而且与众不同。
“很高兴,终于能够让会长的期待变成现实”。李晖以这句话进行收官,他口中的“会长”是指丰田章男。2011年,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奠基,那一天,丰田章男对着镜头说出了“希望有一天,能够驾驶由中国工程师主导开发的车型”的期待。
事实上,丰田章男还有更直接的表达。2024年,GR YARIS 嘉年华上海站,丰田章男到场并下场,还对现场观众说:我爱中国。与其说这是场面话、客套话,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更热爱”的丰田式表达,直接,纯粹。
02.
“更中国”已有阶段性成果
上述用比较多的笔墨阐述丰田的“更热爱”“更中国”,旨在建构起更具想象力的空间、更加饱满的跨国车企形象。
接下去,我们会按下快进键,跳过沟通、筹划、执行、积累的酝酿阶段,直接品尝丰田端上桌的三道硬核“中华料理”。
第一道是“新体制”。李晖是中国人,与他一起,在发布会上亮相的中国人,是四位“丰田首席中国工程师”。他们分别是:负责铂智3X的柳文斌、bZ5的王君华、铂智7的叶志辉、下一代卡罗拉的许天龙。发布会上,李晖逐一介绍,他们起身,向观众示意,向中国确认,向世界挥手。由跨国车企的中国高管,介绍中国首席工程师……许多年再回望2025,中国汽车史册会记录这一经典的瞬间。
接下去,中国汽车人走向世界,在世界汽车的殿堂“登堂入室”。除了搭乘中国车企的航船,还可以登上跨国车企的巨轮。步伐如此之大,在丰田看来,本地化战略必须从适应中国转向由中国定义。现场聆听,我们还听出另外一层含义:现在是中国“定义中国”,将来有可能是中国“定义全球”,丰田必须是未来图景的一部分。
第二道是“新产品”。铂智7全球首发,该车拥有丰田坚持的安心、安全、高品质,提供备受期待的鸿蒙座舱和驾驶辅助技术。该车与其他bZ车型一起,首次披露bZ焕新升级的品牌世界观。从bZ品牌再出发,以安心、安全、先进三个关键词,诠释对消费者承诺的最基本的保障与责任。这既是中国汽车产业孜孜以求的目标,也将是丰田深入人心的产品记忆点。
第三道是“新期待”。丰田坚持,所有人都应该享有移动出行的自由。为此,丰田在中国积极导入福祉车、运动品牌GR、自动驾驶车型等产品与服务,提供多场景下的解决方案。丰田认为,生活方式不应该有边界,活力(Active)和城市(Urban)两个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喜好的改装方案就出现在丰田展台上。
如此多维度地进行创新,将决策权、主导权放到中国,应该是丰田在华60年的“首次”。至于原因,正如丰田社长佐藤社长给李晖的一个建议,“如果我们的产品能够受到中国消费者的喜爱,那也一定能够获得全球市场的青睐”。从这个角度看,丰田下一步的目标是:更中国 立全球。
03.
“钉”在中国,这是更有利的选择
与中国车企一起,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和低碳化发展,丰田成为供跨国车企在华发展借鉴、参考的新样本。当然,样本不会只有一份,“退出中国”是另外一份。
退出中国,说起来容易,但代价大到难以估量。抛开产销、利润、品牌美誉度不谈,退出中国会让跨国车企对最新、最前沿的技术把握变得迟钝。长远来看,“钉”在中国,不懈奋斗,持续精进,对跨国车企更有利同时,也让中国汽车的“产业之林”更多元、更丰富、更立体。
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价格战短期内也无法停止。换个角度,将其理解为成长痛苦、进化必然、空间拓展、格局扩大,那会有截然不同的观感。
“比较”是人的本能,无处不在,无法回避。相比中国车企,转型速度慢?或许是丰田们对造车保持敬畏,为了确保高安全和高品质。相比新势力,不新鲜不刺激?更大可能是以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为目标,为中国市场的用户提供适合的产品、技术和服务。
写在最后:
今年上海车展,少些许情绪,多了些许客观。日拱一卒的节拍,有条不紊地向上生长,这才是汽车产业该有的样子。实在是,汽车关乎生命,有太多基础性、共识性的标准。这些标准甚至是绝对的标准,尤其是安全、安心、品质、可靠。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道理。具体到实际,情况要复杂许多。每个家庭有独属的风格,每个人都有独立的灵魂,没有“绝对的产品”,也无“万能的技术”。拒绝不该妥协的,探索可以改变的。参与历史进程,从中受益。如此,“立全球 更中国”,似乎更容易理解了。更进一步,假如跨国车企“爱中国”,就是丰田的样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