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终于不装了,摊牌了。
这事儿必须从一个暴论开始:奔驰从来就没有过什么电动车设计,他们只有过一个大型的、昂贵的、关于“我觉得你们这帮新贵会喜欢这个”的行为艺术。现在,艺术搞砸了,行为结束了,表演者灰溜溜地跑下台,说,诶,我们还是聊点实在的吧。
实在的是什么?就是那个叫EQS、EQE的玩意儿,那个被他们的设计总监戈登·瓦格纳吹成“提前了十年问世”的“豆形”设计,终于要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了。讲真,我第一次在路上看到EQS的时候,我以为是一块被盘了包浆的巨大灰色肥皂成精了,正在马路上自由地奔跑。它光滑,圆润,充满了对空气动力学的极致谄媚,以至于你感觉风吹过它的时候,都要比吹过别的东西更丝滑。但问题是,车是给人看的,不是给风看的。三体人看了这设计都得从坟里气活过来,说我们那水滴也没你们这么离谱。
奔驰官方的说法是,哎呀,我们悟了。我们发现,早期的电动爹用户,他们买的不是车,是社交货币,是一种“看,我跟你们这帮开油车的凡人不一样”的优越感。所以我们得把车设计成一个奇形怪状的压缩毛巾,泡水里才能看出是个奔驰。这样他们开出去,方圆五百米都知道,这哥们儿环保,这哥们儿有钱,这哥们儿对未来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这种心态,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特别理解。就像我年轻时候买的那些奇装异服,目的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告诉我妈,“我跟你不是一代人”。
但现在,奔驰说,风向变了。早期用户这波韭菜割完了,现在要面对的是主流大众。主流大众是什么?主流大众就是我这种,开了一辈子燃油车,你突然给我个外星飞船,我上车都不知道先迈左脚还是右脚。我们想要的是一个熟悉的东西,一个看起来就像奔驰的奔驰,只不过它恰好是用电的。你不能指望一个吃了一辈子米饭的人,突然就爱上液氮冰淇淋,他会拉肚子的。
所以,奔驰的全新电动GLC,全新CLA,都长得跟它们的燃油兄弟一模一样。堪称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在充电站前相认,抱头痛哭。这叫什么?这就叫“拨乱反正”。这就叫“走了十年弯路,发现家才是唯一的港湾”。这就叫“不作了,我们好好过日子吧”。
但你以为这是奔驰开窍了吗?是是是,表面上看是开窍了,但你往深了想,这背后是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在起作用。当下的汽车市场,尤其在中国,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这是修罗场,是黑暗森林。你还在那边搞什么“品牌调性”、“设计传承”、“引领未来”,人家比亚迪、蔚来、理想、小米,直接扛着意大利炮就冲到你家高地上了。价格给你打骨折,配置给你堆到天花板,冰箱彩电大沙发,恨不得在车里给你修个三室一厅。
如果说之前小米SU7是把用户的蛋糕直接端走了,那乐道L60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在这种“我不过了,你也别想活”的极限闪电战面前,奔驰那套“我是你爸爸”的品牌玄学,突然就不好使了。你那个圆滚滚的豆子,内饰一堆屏幕,续航也就那样,卖个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凭什么?就凭你那个三叉星标吗?
讲真,奔驰最值钱的,就是那个标。这是一种信仰,一种玄学。就像果粉会原谅苹果的一切,特斯拉车主会把所有的bug都当成是通往赛博世界的新彩蛋。奔驰的信仰是什么?是“豪华”,是“体面”,是“我虽然不懂车,但我知道开这个出去有面子”。EQS那个造型,恰恰就是对这种信仰的背叛。它不够“奔驰”。它看起来像个互联网公司为了融资搞出来的PPT概念车。这就坏了菜了,你动了人家的信仰根基,人家凭什么还为你充值?
我有个朋友,就是典型的奔驰用户。他跟我说,他无法接受EQS,感觉像是“一个穿着西装的体面人,突然在年会上表演起了“机你太美”的唱跳rap”。那种感觉,就是错位,就是尴尬,就是典中典的不知所云。所以,奔驰现在把设计改回来,不是什么战略远见,而是被逼的。是销量打了脸,是财报在哭泣,是经销商的库房里塞满了没人要的电动肥皂。这是战术性撤退,是打不过就加入,是发现自己修仙走火入魔了,赶紧废掉修为重练凡人武功。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对平台的解释。奔驰的首席技术官说,我们虽然壳子长一样了,但骨子里还是不一样的。我们的电车用纯电平台,油车用燃油平台,我们绝不搞那种油改电、电改油的“通用平台”,因为那是妥协。
这话听起来,特别有道理,特别有工匠精神,对不对?就差把“不妥协”三个字刻在脑门上了。但你仔细品品,这里面有个逻辑陷阱。他说通用平台会因为要兼容六缸、八缸发动机,而侵占电池空间,导致续航缩水。这话说得,好像全世界的工程师都是傻子一样。人家搞通用平台,是为了规模化,为了降成本,为了更灵活的生产。到了奔驰这里,就成了不可饶恕的原罪。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事实就是,奔驰不是不想搞通用平台,大概率是搞不定,或者说搞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看不下去。所以干脆就另起炉灶。这就像一个偏科生,数学考20分,语文考140分。他对外宣称:“我不是不会数学,我是觉得学数学会影响我的文学细胞,这是一种妥协,我,绝不妥协。”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
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甩锅话术。把自己的短板,包装成一种坚守。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最好的解释,就是重新定义问题。奔驰把“妥协”这个词,变成了一个攻击所有对手的武器。你看你们,都是通用平台,都是垃圾,都是妥协的产物。只有我,纯粹,高贵,为了你们这帮消费者,不惜血本搞两个平台。就问你怕不怕?就问你感不感动?
我觉得太阳听了这话都要一个趔趄。这种反技术崇拜的民粹解构,简直玩儿到了极致。它把一个工程和成本问题,强行拔高到了哲学和信仰的高度。但最终的结论是什么?这个耍流氓式的结论就是:我们这么牛逼,所以我们的车,理所应当,就应该比你们贵。
所以,你看懂了吗?奔驰这一系列操作,从承认设计失败,到回归传统造型,再到猛烈攻击“通用平台”,本质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品牌价值重塑”战役。它不是在造车,它是在重塑用户的认知,是在修复那个被“电动豆子”砸出来的信仰裂痕。它要告诉世界,尤其是告诉它的老用户们:我,奔驰,还是那个一百多年前的奔驰。我可能偶尔会犯点糊涂,去搞点什么元宇宙之类的玩意儿,但现在我醒了。我还是最懂豪华,最懂你们想要的那种感觉。至于电动化,那只是个技术补丁,是个“金钟罩铁布衫”,核心的我,那个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爹味”内核,一点都没变。
而我们,作为旁观者,只需要看戏就好。看这些百年的“演员”,在这场掀桌子式的血腥牌局里,如何一边挨打,一边优雅地整理自己的领结。这本身,就是一场充满了荒诞感的行为艺术。加大,加大,再加大。这戏,才刚刚开始。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