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SUV大爆发!最新周销量排名:燃油车再次完胜,CR-V守住前六
【现象:新能源与燃油车的“攻守战”】
2025年过半,中国车市上演了一场耐人寻味的“反转剧”。尽管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逼近50%,但合资燃油SUV却在近期销量榜上逆势突围,以本田CR-V、宝马X5为代表的车型稳居前列,甚至压制了部分新能源竞品。这一现象背后,是价格战、渠道策略与消费心理的多重角力。
以本田CR-V为例,其燃油版6月销量达17,987辆,累计销量突破7万辆,稳居SUV月榜第五名;而CR-V新能源版本月销仅23辆,累计131辆的成绩甚至未进前百。这种“油电冰火两重天”的格局,折射出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转型中的尴尬——技术迭代的迟缓,反而让燃油车成为短期内稳住市场份额的“救生筏”。
【对比:价格剪刀差下的生存逻辑】
燃油车的反扑并非偶然。在成都、郑州等下沉市场,合资燃油SUV正以“降价+金融政策”组合拳收割用户。以大众途观L为例,其终端优惠已突破5万元,叠加购置税减免后,实际购车成本比同级插混车型低15%-20%。一位重庆经销商坦言:“现在卖一辆新能源车的利润,抵不上三辆燃油车的返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供需关系的结构性变化。2025年二季度,合资品牌通过“油电分网”策略,将燃油车产能集中投向三四线城市。数据显示,湖北、安徽等地合资燃油SUV库存周转周期比新能源车快1.8倍,部分车型甚至出现“价格倒挂”——指导价28万元的车型,终端成交价跌破22万元。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成功激活了注重实用性的家庭用户群体。
【破局:合资品牌的“守城术”】
面对新能源浪潮,头部合资品牌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祭出三大杀招:
技术降维打击:宝马X5通过升级48V轻混系统,将百公里油耗降至8.1L,相较老款下降12%,直接对冲了新能源车的使用成本优势;
渠道下沉裂变:大众在山东、河北试点“社区快闪店”,以7天快交付、旧车置换补贴等政策,单店周均订单提升40%;
服务捆绑策略:丰田汉兰达推出“十年免费基础保养+保值回购”套餐,锁定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其二手车残存率比新能源竞品高8-10个百分点。
【启示:普通消费者的购车博弈】
对于持币待购的消费者,当前市场呈现三大机遇窗口:
抄底燃油车:7-8月传统淡季,合资品牌为冲刺半年目标,CR-V等车型综合优惠或达历史峰值;
规避技术风险:新能源车电池技术迭代加速,现阶段购入高价纯电车型可能面临短期内贬值风险;
关注区域政策:深圳、杭州等城市已启动燃油车置换补贴,最高可享万元级政府+企业双补。
【黄家汽车说】
站在2025年中的十字路口,这场“油电对决”的本质是产业转型期的阵痛。合资品牌用燃油车守住基盘,实为争取新能源技术追赶的时间;而消费者用钱包投票,则是对“技术成熟度、成本可控性、使用便利性”的理性权衡。未来3年,当800V超充网络贯通县域、固态电池量产装车时,今天的市场格局或将再次颠覆。但无论如何,唯有尊重市场规律、敬畏用户需求的企业,才能在这场马拉松中笑到最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