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盈利,产品矩阵成型,零跑A10为百万雄心注入新动能

还记得广州车展上那辆被围得水泄不通的A10吗? 当时很多人都在议论这台十万块的小车居然配了激光雷达。 更让人惊讶的是就在展出当天零跑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连续季度盈利1.5亿毛利率冲到14.5%手里还握着339亿现金。 这组数字放在当下惨烈的新能源市场简直像在演科幻片。

连续盈利,产品矩阵成型,零跑A10为百万雄心注入新动能-有驾

如果你仔细研究过零跑的财报就会发现他们的盈利不是靠降价换来的。 第三季度卖了17.3万辆车营收涨了97.3%几乎和销量101.8%的增幅同步。 这说明什么? 说明每台车都在实打实地赚钱。 要知道现在不少车企都是卖得越多亏得越狠零跑这种反常规操作到底怎么做到的?

秘密就藏在他们的工厂里。 去年有媒体参观零跑金华工厂时发现生产线上的座椅骨架、空调压缩机都是自家造的。 这种“全域自研”的模式让零跑把核心零部件自研率干到了65%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二十多个百分点。 最夸张的是电驱系统八合一集成技术不仅把体积缩小了30%成本还降了20%。

连续盈利,产品矩阵成型,零跑A10为百万雄心注入新动能-有驾

说到成本控制零跑副总裁曹力曾经在技术分享会上算过一笔账:传统车企采购一个智能座舱系统要花8000元零跑自己研发只需要5000元。 这种抠到螺丝钉的成本意识让他们的B01在上市37天内就交付了1万台毛利率依然保持在15%以上。

不过也有人质疑这么拼命自研会不会拖慢技术迭代速度? 看看他们第三季度12.1亿元的研发投入就知道了同比增长55.4%的增幅比很多新势力的营收增速还快。 这些钱重点投在了三电系统和智能驾驶上结果就是CTC2.0技术让电池包空间利用率提升了14.5%续航直接多了50公里。

连续盈利,产品矩阵成型,零跑A10为百万雄心注入新动能-有驾

技术最终要落到产品上。 零跑的产品矩阵现在就像俄罗斯套娃从A00级的T03到D级旗舰SUV四个平台能变出十几款车。 这种玩法零部件通用率C11和C10的座椅骨架通用率超过70%连方向盘按键模具都是一样的。 所以你能理解为什么A10敢在10万价位装激光雷达了吧? 因为激光雷达的研发成本早就被整个产品摊薄了。

说到A10这款车上市前在内部被称为“价格屠夫”。 零跑的产品经理说他们不喜欢这个称呼因为屠夫是靠低价抢市场而A10是靠技术重构成本结构。 举个具体例子:同级车用外采智能座舱芯片要多花2000元零跑用自研的凌芯01直接把成本压到三分之一。 这才有了10万块买激光雷达的怪事。

连续盈利,产品矩阵成型,零跑A10为百万雄心注入新动能-有驾

其实这种打法在零跑内部叫“技术普惠”听起来挺高大上说白了就是把中高端配置往下放。 C11当年就是这么干的30万的配置卖20万现在月销还能稳在2万台以上。 最让人意外的是B系列7月上市的B01到现在已经连续三个月月销破万直接把零跑送上了新势力销量前三。

当然也有人问这么疯狂推新车不怕内耗吗? 零跑的解决方案是精准卡位。 A10切的是10万内小型SUV市场B01打15万级家用车C11守20万价位D19攻30万以上高端市场。 每个系列之间留出5万的价格差就像织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不过零跑真正的杀手锏可能在海外。 第三季度出口1.7万台车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不少二线合资品牌的出口量。 在德国街头能看到零跑的店开在大众对面意大利高速公路上有零跑的车队在做自动驾驶测试。 这种场景三年前还不敢想象。

零跑国际的CEO吴保军说过一个细节:他们在欧洲的维修网点能做到95%的零部件次日达这靠的是Stellantis的库存系统。 西班牙萨拉戈萨工厂的布局明年三季度就要在当地生产B10车型。 这意味着零跑的车将来进欧洲能省掉10%的关税成本又能降下一大截。

其实观察零跑的海外策略会发现他们很鸡贼。 先借Stellantis的船出海等市场打开了再建自己的厂。 马来西亚Gurun工厂现在已经开始组装C10接下来是西班牙工厂这种“贴地飞行”的扩张方式让零跑去年海外营收涨了300%。

海外市场最吃品牌零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的做法是搞“技术输出”。 D平台发布的千伏充电技术充电速度比保时捷的800V系统还快20%。 这种硬核技术成了最好的名片现在欧洲媒体提到零跑都会带一句“那个做千伏充电的中国品牌”。

不过要说零跑最让人佩服的还是他们的库存周转率。 业内平均要45天零跑能压到30天以内。 这得归功于他们的订单生产模式:经销商只摆展车顾客下单后工厂才排产。 这种C2M模式让零跑的库存成本比传统车企低60%。

零跑也不是没有走过弯路。 早期T03因为太注重成本控制内饰被吐槽得像老年代步车。 后来做C11时学了乖虽然还是自研座椅用了更软的填充物座椅调节按钮做成镀铬的。 这种细节调整让C11的客户满意度比T03时期提升了40%。

现在零跑的车间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质检员手里都拿着手机在拍视频。 这是他们去年开始推的“透明工厂”计划把组装过程直播给车主看。 结果意外发现质量问题反馈率下降了15%因为工人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盯着。

说到质量零跑的电驱系统不良率去年“可以统计到个位数”。 这种品控是怎么做到的? 他们的工程师说关键在测试环节。 每台电机要经历2000小时台架测试相当于普通车主开10年的磨损量。 测试数据会实时回传给研发部门形成闭环优化。

零跑最让人意外的可能是渠道建设。 别的品牌都在缩减经销商零跑反而在扩张。 现在全国有超过600家门店而且七成都是去年新开的。 这种逆势扩张的底气来自哪里? 经销商老王算过账:卖一台零跑车的利润比合资品牌高30%因为厂家给的返点高。

不过零跑的渠道策略也很刁钻:一线城市开直营店做品牌三四线城市放加盟店冲销量。 像临沂这样的地级市去年开了3家店今年还要再开2家。 结果就是零跑在三线以下城市的销量占比达到了35%这个数字在新势力里排第一。

渠道扩张带来的管理问题怎么解决? 零跑搞了套“超级APP”经销商下单、培训、售后全在线上完成。 区域经理不用天天跑门店通过系统就能监控每家店的库存周转和客户满意度。 这种数字化管理让他们的渠道成本比传统车企低20%。

现在回看零跑的发展路径其实很像手机行业的小米。 先靠极致性价比打开市场再用技术研发建立护城河最后通过生态扩张实现盈利。 不同的是零跑把“全域自研”做到了更极端连空调压缩机都要自己造。

这种模式到底能走多远? 今年零跑提前50天完成50万辆年销目标第三季度净利润1.5亿元毛利率14.5%。 这些数字放在当下裁员缩支的行业背景下显得格外扎眼。 更扎眼的是他们明年的目标:百万销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