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华为汽车又被黑了这事刷得沸沸扬扬,网上议论声一浪高过一浪。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现在的汽车圈,好像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不管是真是假、真的假的,分分钟就能上热搜,然后网友都化身福尔摩斯开始“查案”。其实咱不妨琢磨琢磨,这背后到底是谁在下棋,最终受益者是谁?
事情的起因,是有个自称刚提尊界S800没几天的博主,发了个视频,说他开车上高速的时候车突然“失控”,踩油门车不走、智驾功能退出,差点没命。这话说得危言耸听,把网友情绪一把就带上去了,纷纷在评论区“追魂拷问”:花一百万买车,就是买来玩命的?
可问题来了,真有这么严重吗?汽车失速,这在业内可不是个小问题,别说百万级的大车,三五万元的小轿车只要上新闻,不管真假、一律大瓜。可是让人疑惑的是,这位博主的视频看上去情绪非常激动,内容却一股子熟练劲,像是对尊界S800的内里门道特别懂。于是大家就纳闷了:真的是新手,还是“老江湖”?
后面大家就像侦探一样,纷纷去复现——有网友真的去找了S800试,才发现视频里的那种“失控”,得操作一大堆极限流程。先把车油耗光、再纯电用到没电、加油之前还不能让车机关机、用纯电模式上高速拉高速,最后才有那么一刻出现问题。合着这不是一般人能整出来的,根本就不是正常开车能遇到的情况。
看到这儿,你说这是不是写剧本?正常用户会故意把车整瘫痪、逼到系统保护机制发作那一步?说得难听点,如果你家微波炉空着烧十个钟头,人家再好的机器也可能罢工,这能叫产品问题?
问题还没完,网上神通广大的网友还爆出了博主身份,说他本来就是个整车供应链里的“老手”,而且和华为还曾有诸多交集。据传他所在公司之前跟华为有合作,后来被踢出供应链。再后来成了小米的供应商,双方闹得不大愉快。你琢磨琢磨,这背景怎么这么像芒果台《甄嬛传》里勾心斗角的桥段?名义上是“路人车主”,实际上背后是一堆利益纠葛,说不清道不明。
这事儿出来以后,网上对于这个“失速”新闻真假、动机,质疑声就更大了。说句大实话,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飞快,但同时水分也多。只要有个大V跳出来说谁出问题,哪怕黑公关也好、真想举报也罢,大家都愿意信个八成。毕竟“华为汽车百万级车主差点丧命”,这标题分分钟能让人点开视频。
可是,你得想啊,现在汽车行业的竞争有多卷?所有人都在拼命抢市场、抢技术、拼供应链。之前小米SU7上市,网上同样“自动刹车失灵”一大堆,结果查明就是个别极端个案。但那时,“小米新车有大缺陷”已经传遍大江南北了。其实对消费者来说,汽车安全自然是第一位的,有问题必须曝光;但对同行来说,这简直是行业竞争的核武器,一黑毁半生。
遥想前些年,国外汽车巨头丰田、大众、奔驰也都因为极少数事故被推到风口浪尖。再牛的车企,出事只要被有心人炒作,立马舆论倒向负面。问题是,没几个人会真正去分辨,这事情是产品的硬伤,还是有人“借题发挥”,试图抹黑竞争对手。这年头谁傻?车企砸钱找水军黑对方、或反向洗白自己、互掐对喷,那是一点不新鲜。
那再想问问,华为这次为什么要高调反击?以前很多品牌,发生点舆论风波时,习惯性低调回避,怕事越闹越大。现在不一样了,华为和江淮一出手就直接报警、立案调查,还放话“绝不会姑息”。这说明什么?说明大企业开始意识到,这种谣言、黑公关若是不从源头上掐断,放任不管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最后都不用对手做啥,全民都觉得你东西不行。
其实归根到底,现在整个中国新势力造车圈已经彻底成了“格斗场”。技术壁垒越来越高,但营销套路也越来越多,舆论战已经成了“必修课”。不会营销的造车品牌,基本上已经被淘汰出局;但你会营销、不懂技术,做出花架子产品,玩出事还得被市场扒皮。问题是,这种“黑对手、捧自家、挣钱不见底线”的玩法,大家还真看腻了。
话说回来,商业竞争本来无可厚非,毕竟资本市场上谁都为了生存、利润、份额。然而底线还是要有。如果啥事都靠“黑水军”挑事,造谣、爆料、内部人换马甲出来“自曝”,短期看可能带热度,可长远来看,这就是饮鸩止渴。今天A黑B、明天B又反手搞A,最后用户信谁?市场还怎么建立信任?
再说,互联网有记忆。去年你在网上喷小米、今年你又在朋友圈说华为不行,明年等你出车了,别人反手就能玩一样的套路。如果行业互相倾轧最后谁也做不大——大家只愿意花钱买特斯拉、奔驰、宝马。自主品牌再想高端突围,可就难如登天了。
现在很多新势力车企都喜欢讲技术多牛、智能多强、体验多爽。可你看每次社会舆论风口,跳出来的永远是“友商水军”各种爆料、带节奏、编造故事,舆论环境烂成这样,回头谁能高枕无忧?其实用户就是想要一句实话,真有质量问题就坦诚、公正处理,别的也没那么多讲究。你要是搞鬼,被抓到现行,那吃亏必然是自己。
最后要说,这种事情其实让人挺无奈的。当“黑公关”成为主流,不但消费者被误导、市场环境被污染,还容易把很多机会本该属于中国制造的蛋糕拱手送外人。以前老外看咱们中国车互撕,就觉得笑话,哪天真的卷进国际市场了,还拿这招出海,不被人家反手一巴掌打死?
所以事情归根到底,有几句话得讲明白:
第一、自己的产品做到极致,别留硬伤,让同行挑不出毛病。
第二、遇事第一时间敢于直面、公开透明,别怕负面,真金不怕火炼。
第三、行业里要有底线,别动不动就雇水军、造假、互掐,这只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第四、什么事都不要光看热闹,留点脑子,学会自己深挖背景,别一有啥爆料就信——做韭菜不丢人,被卖了还感谢别人,才最可悲。
最后还得给广大消费者提个醒:买车是小家大事,安全和体验是硬道理。听信各种自媒体爆料前,不如自己多去实地体验,多对比多查资料,别让水军黑公关牵着鼻子走。毕竟,市场是靠信任和优质竞争撑起来的,不是靠舆论带节奏整出来的。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的。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