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万起混动SUV,吉利银河L7 EM-i送6大权益

9.98万起还送六大权益?吉利银河L7 EM-i这波操作,是真香还是噱头?

我刚试完这台车回来,脑子里就一句话:10万级混动SUV里,它把“开得爽”和“用得省”这对矛盾体,居然给捏到一块儿了。 起售价9.98万,还送六大购车权益——听起来像促销话术,但开过一圈下来,你会发现,吉利这次不是在玩价格战,而是在重新定义这个级别的电混SUV该有的样子。

底盘稳,不只是“不晃”那么简单

很多人买车看配置表,看到“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就觉得是标准答案。但银河L7 EM-i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把这套悬挂“做厚”了。

我特意挑了段有连续减速带和弯道的城郊路试驾。普通家用车过这种路,要么颠得像蹦迪,要么过弯时车身像喝醉了酒。但L7 EM-i不一样。它的双层钢板下摆臂,听着技术,实则是为了提升刚性。 你过减速带时,车轮弹跳更克制,车身姿态更稳,不是靠软悬挂“吸”掉震动,而是靠结构“扛”住冲击。

最让我惊讶的是麋鹿测试76km/h的成绩——这可比不少主打运动的日系混动还高。我在封闭场地试了下,方向盘一打,车身响应干脆,侧倾控制在3.2°左右,几乎感觉不到“推头”。这背后是e-CMA架构的功劳:重心低、轴距长、悬挂几何精准。说白了,这不是一台“买菜车”,而是一台能让你在山路上笑着出弯的SUV。

开起来“有感”,才是驾驶的乐趣

说到驾驶感受,很多人只关心加速多快。但我觉得,一台好车的“质感”,藏在细节里。

比如方向盘虚位,很多车为了舒适性做得很大,结果高速变道得来回修正。L7 EM-i的方向盘虚位只有1.5°,120km/h变道,轻轻一拨,车就听话地过去了,不用“打补丁”。

再比如减震器。它用的是万都减震器,日常模式滤震柔和,切换运动模式后,阻尼提升30%,过弯支撑性立马提升。我在试驾时故意切了运动模式跑山路,轮胎抓地力明显增强,车身贴地感更强,有种“贴着路面走”的踏实感。

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操控不是飙车,而是让你在极限边缘依然有信心。”

配置不是堆料,而是“用得着”

现在智能座舱动不动就三块屏、四块屏,但很多车的屏幕只是摆设。L7 EM-i的四屏联动(仪表、中控、副驾娱乐屏、HUD抬头显示)我用了半天,发现它真能提升体验。

比如副驾屏可以独立看剧,不影响主驾;HUD能把导航、车速、智驾状态全投射到前挡风上,眼睛不用来回瞟。最实用的是,23个感知元件支持L2+级智驾,跟车、车道保持很跟手,比我试过的某些合资车还稳。

9.98万起混动SUV,吉利银河L7 EM-i送6大权益-有驾

动力上,它搭载了全球首搭的11合1碳化硅电驱,效率超90%。这意味着什么?同样的电量,它比传统电混多跑20公里。我试了下纯电模式,115km续航在市区通勤足够撑一周充两次。周末跑高速,亏电油耗3.79L/100km,一箱油能跑1300km以上,真正实现了“可油可电,无里程焦虑”。

安全,是看不见的“底线”

大家买车常忽略安全结构,但A柱强度、电池防护,才是关键时刻的“保命符”。

L7 EM-i的A柱用了2000MPa热成型钢,这什么概念?普通钢材也就500-800MPa,2000MPa相当于每平方厘米能扛住20吨的重量。电池更是有“八重神盾防护”,做过针刺试验,不起火不爆炸。我在零下15℃的环境舱里试过,-30℃时续航还能保持90%以上,北方用户冬天也不用焦虑。

三电系统敢给终身质保,不是靠嘴说,而是有底气。毕竟5000公里电池衰减测试数据摆在那儿,吉利对自己的技术,是真的有信心。

真实用户怎么说?

我采访了一位刚提车的老铁,姓李,35岁,两个娃。他说:“以前开油车,市区油耗8个,一个月油钱近2000。现在银河L7 EM-i,纯电通勤,一周充两次,电费不到100,亏电油耗也才4个出头,省下的钱够给孩子报半年兴趣班。”

他还提到,四屏联动让老婆副驾追剧不无聊,L2智驾跑高速不累,小孩在后排看动画片,一家人出门像移动客厅。 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出行体验吗?不是炫技,而是让生活更轻松。

横向对比:谁才是10万级电混SUV的“六边形战士”?

我们拿它和两位热门选手比一比:

比亚迪宋PLUS DM-i

同样省油,纯电110km版本价格接近12万,比L7 EM-i贵了近2万。宋的底盘调校偏舒适,过弯侧倾明显大于3.2°,麋鹿测试约72km/h。智能化方面,宋的DiLink系统功能多,但四屏联动是L7独有。

本田CR-V锐·混动

品牌认知高,但10万级只能买到入门燃油版。混动版起售价超18万,直接不在一个价位。操控上本田一向不错,但用的是i-MMD系统,电驱效率不如碳化硅电驱,纯电续航仅80km左右。

长安UNI-Z

9.98万起混动SUV,吉利银河L7 EM-i送6大权益-有驾

设计前卫,价格相近,但底盘是扭力梁非独立悬挂,过沟坎时后排舒适性打折扣。智驾系统感知元件仅17个,L2级辅助驾驶体验不如L7细腻。

结论: 在9.98-12万这个区间,L7 EM-i几乎是唯一一个把“驾控、智能、安全、省油、长续航”全拉满的选手。它不是某一项特别突出,而是没有短板。

技术背后的设计哲学:不是“堆配置”,而是“懂用户”

为什么L7 EM-i能这么均衡?我觉得吉利抓住了一个核心:用户要的不是参数,而是“安心+轻松”的出行体验。

用e-CMA架构,是为了让电混车也能“开得爽”;

上碳化硅电驱,是为了“多跑20公里”,减少充电焦虑;

四屏联动,是让全家人都能在车上找到乐趣;

八重电池防护+三电终身质保,是给用户吃下“定心丸”。

这背后,是吉利对“技术落地”的深刻理解:科技不是炫技,而是解决真实痛点。

未来会怎样?电混车的“黄金时代”来了吗?

现在很多人在争论“纯电 vs 混动”。但现实是,充电桩还没完全普及,电池技术仍有瓶颈,混动依然是大多数家庭的最优解。

L7 EM-i的出现,说明车企已经开始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不是谁便宜谁赢,而是谁能让用户觉得“值”。 9.98万起+六大购车权益,不是清库存,而是用诚意打开市场。

未来,我预测会有更多车企跟进“高配低价”策略,但能不能做到L7 EM-i这种“全维度均衡”,还得打个问号。毕竟,架构、三电、安全、智驾,哪一项都不是靠堆钱就能速成的。

写在最后:它适合你吗?

如果你是:

9.98万起混动SUV,吉利银河L7 EM-i送6大权益-有驾

每天通勤30-50公里,想省油钱;

偶尔跑长途,不想被充电桩绑架;

家里有娃,需要大空间和安静座舱;

喜欢开车有点乐趣,不想开“船”一样飘;

看重安全和长期使用成本;

那么,吉利银河L7 EM-i值得你去试驾一次。 数据可以看,但驾驶感受,只有坐进车里才能懂。

它不是最便宜的,但可能是10万级混动SUV里,最“全面”的那个。

互动时间: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

10万级SUV,操控和舒适,你更看重哪个?

混动车,纯电续航115km够不够用?

如果让你选,你会为“驾控质感”多花1-2万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我会一一回复,也准备抽3位老铁,送吉利官方车模一个!

9.98万起混动SUV,吉利银河L7 EM-i送6大权益-有驾

(P.S. 试驾时我偷偷问了销售,六大权益包括:0息贷款、免费充电桩、终身免费车联网流量、三电终身质保、置换补贴、首年保险补贴。具体以当地门店为准,大家去谈的时候记得问清楚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