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站片区全面升级:交通、生态与产业齐头并进

> 新东站片区升级规划

新东站片区即将迎来全面升级,其地铁建设、生活圈打造、生态廊道建设及产业布局等规划细节备受瞩目。近日,市规划局详细解读了《济南城市次中心——新东站核心区城市设计》,为市民描绘了一幅未来片区的美好蓝图。

> 1.交通网络优化

图片1

地铁与公交系统:地铁、BRT、公交以及依托铁路线的捷运系统,共同构成了新东站片区便捷的交通网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地铁建设方面,该片区将保留6个地铁站,并新增一处规划站点,共计7个地铁站,其中3个将作为地铁换乘车站。此外,这些地铁站均可实现与BRT和公交线路的无缝换乘,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出行选择。

华山—白泉廊道建设:华山—白泉廊道也将成为新东站片区的一大亮点。未来,这里将打造出花海景观和运动场地,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9公里长的华山—白泉廊道,作为新东站片区的生态核心和交通骨架,规划将这条廊道由东至西划分为湿地门户、都市悦活和运动休闲三大特色区域。

新东站片区全面升级:交通、生态与产业齐头并进-有驾

> 2.生态与休闲设施

图片2

湿地门户区设计:湿地门户区的设计亮点包括白泉公园入口的广场与时光隧道景观,以及新东站龙脊河中心轴的标志性城市阳台

都市悦活区与运动休闲区:都市悦活区则着重打造山谷花海与都市田园两大特色景观,结合传统节日庆典和社会教育活动,满足家庭活动和亲子教育的需求。运动休闲区则配备了各类球场、专业跑道和极限运动公园等设施,满足不同市民的运动需求。

此外,廊道西端结合河道水位和地势高差,打造了一座滨水公园,与华山景区相映成趣。为了方便市民游览,廊道内设置了6米宽的观光车道贯穿全线,同时3米宽的慢行道连接各个区域及周边道路,1.5米宽的休闲人行游步道穿行其中,打造出宜人的休闲环境。

地下空间开发:在建筑规划上,该片区将地下空间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开发,部分区域甚至深入到地下四层。地下一层主要布局商业功能和步行连接空间,而地下二层则设有商业、地铁站厅及停车场等设施。地铁M4线和R3线的站台分别布局在地下三层与地下四层,同时地下三层还设置了停车场,以完善地下空间的功能。

新东站片区全面升级:交通、生态与产业齐头并进-有驾

> 3.建筑与生活圈

15分钟生活圈规划:新东站片区还致力于打造15分钟生活圈,根据不同居民群体的活动规律,规划了差异化的空间布局。例如,60-69岁老人的日常设施圈以菜场为核心,与绿地、小型商业、学校及培训机构等设施紧密相连。同时,儿童日常设施圈则围绕各类学校布局,与儿童乐园及培训机构等设施高度关联。此外,还充分考虑了上班族周末的需求,设置了文体、超市等设施,形成社区文化、娱乐和购物中心。

产业与经济发展:在产业方面,新东站核心区也进行了高标准规划。依托产业用地,该区将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文化旅游、会议会奖、健康服务和智能制造五大产业。同时,还将发展城市配套和商业商贸等支撑产业,以促进区域的全面发展。

新东站片区全面升级:交通、生态与产业齐头并进-有驾

> 4.检测列车作用

2日,济南东站迎来了一列黄色的测试列车。经过短暂的停留后,列车在十几分钟内又缓缓驶出车站。当日,铁路部门对石济客专进行了联调联试信号系统试验,而这列黄色列车,正是大家口中的“黄医生”。

新东站片区全面升级:交通、生态与产业齐头并进-有驾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被誉为“黄医生”,是一种专门用于检测快速铁路和高速铁路质量达标情况的高速列车。它不仅承担着为铁路基础设施进行全面“体检”的重任,还是确保快铁和高铁运营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列车内部配备了先进的轨道高低变位和车辆摇动测定装置、线路状态监视装置以及数据处理装置等,能够精确地检测轨道、接触网等线路设施的状态,为铁路局的养护维修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其最高时速可达380公里,黄色车身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故而得名“黄医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