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
一款号称CLTC工况下续航里程达1000公里的新势力品牌旗舰车型,在实际高速行驶中,续航里程却骤降至600公里,虚标率高达40%!
这就好比夸下海口能一日千里,结果却只能走到邻村,令人失望至极。
更令人气愤的是,厂商客服的回应更是火上浇油,轻描淡写地称“高速续航打六折是行业常态”,甚至建议车主将车速降低至70-80公里/小时才能满足宣传数据。
此情此景,仿佛是“买椟还珠”的现代版,消费者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却买回了虚假的承诺。
这消息一出,迅速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一千公里这个数字,曾经是多么诱人,多么令人心驰神往!
它象征着自由,象征着摆脱里程焦虑的希望。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狠狠地将这美好的梦想击碎。
高速行驶时,巨大的风阻和电机的高转速,如同西游记中火焰山上的烈焰,迅速吞噬着电量。
车主实测数据显示,以12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百公里电耗比城市路况高出40%到50%,实际续航里程缩水至60%到70%。
这种感觉,就像空怀壮志的志士,却被现实的冷酷无情重重打击,令人心灰意冷。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厂商宣传的“15分钟充电600公里”的快充功能,也成为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高速公路上的充电桩功率不稳定,充电速度常常达不到宣传值,甚至只能达到七成。
与此同时,高昂的充电费用,每度电1.5元,一次充电的费用轻松超过150元,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就好比“画饼充饥”,空有美好的愿景,却无法填饱肚子。
这续航里程的虚标问题,其根源在于厂商为了通过CLTC测试而采取的“策略”。
为了获得理想的测试结果,他们使用了低滚阻轮胎,关闭了空调系统,并以低速匀速行驶进行测试。
这就好比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际应用。
实验室数据固然漂亮,但实际使用情况却大相径庭。
某些增程版车型,CLTC综合续航里程达1210公里,但实际高速续航里程却只有纯油540公里,纯电177公里,达成率不足50%!
面对消费者的投诉,部分4S店竟然要求车主以70公里/小时的低速重新测试,这简直是掩耳盗铃!
这如同《邯郸学步》中的故事,舍弃了自己的优势,去模仿他人,最终却一无所获。
厂商客服的回应,更是令人大跌眼镜。
“驾驶习惯问题”、“测试条件不符”、“数据正常,不予处理”……这些早已被消费者熟知的套话,如同古代官场中的“官腔”,敷衍了事,毫无诚意。
更令人无奈的是,目前缺乏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消费者维权之路异常艰难。
这就好比“屈原投江”,有冤无处诉。
面对如此困境,消费者该如何自救?
首先,不要盲目相信厂商的宣传,要参考第三方测试机构的数据;其次,选择配置更合理的车型,例如配备热泵空调和SiC电控的车型,可以有效降低冬季续航衰减;最后,购车时务必将续航里程承诺写入合同,以维护自身权益。
希望新能源汽车行业能够摒弃“数字游戏”,真正重视技术研发和消费者体验,重建消费者信任,而不是让“续航虚标”成为行业挥之不去的阴影。
这才是长久之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