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汽车行业的会,本质上是一种大型行为艺术。
一场关于“我们假装在努力,并且希望对方信了”的沉浸式戏剧。
上周我们店里开那个所谓的“新款纯电SUV上市推广”方案会,我跟你讲,那场面,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舰队,太阳都要一个趔趄。销售部、市场部、售后部,三方势力围坐一桌,名为共商大计,实则都想把自己的KPI甩到对方脸上。
销售说,你们市场部宣传要“加大加大加大”,最好让客户觉得这车不要钱,是上帝的恩赐。市场部说,你们销售得“转化转化转化”,我这边炮弹都打出去了,你们连个响都听不见,合适吗?售后在旁边幽幽地说,你们俩吹牛的时候能不能考虑一下我们维修的难度?车主真信了这车有“金钟罩铁布衫”,开过来让我们给他表演一个刀枪不入?
现场堪比道诡异仙,人人都是演员,就看谁先心态爆了。而我,就是那个负责记下谁先疯的倒霉蛋。
三个小时,我脑子里全是各种暴论在飞。“续航600公里”后面得加个括号(梦里),“快充30分钟80%”后面得标注(实验室理想环境,用户你别想)。还有各种执行事项,什么“明天出海报”,什么“联系供应商”,乱得像一锅被核弹炸过的东北乱炖。我作为一个中年人,记忆力已经跟我的头发一样,日渐稀疏,只能在笔记本上画各种鬼画符。散会后,看着本子上的草图和手机里的几段录音,我心态直接崩了。我当时就一个想法:都给我死!
更操蛋的是,市场部催我要会议纪要,我一翻笔记,赫然发现自己把“15号上市”记成了“25号”。坏了菜了。这要是真搞错了,别说这个月的奖金,我估计老板能直接把我发射到马斯克的火星基地去当土豆。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我们这操作,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主打一个自爆。
就在我准备通宵听录音,进行一场考古式研究的时候,一个朋友,一个在车圈营销里已经修炼成精的哥们,发来一条消息,大概意思就是:“别挣扎了,用话袋AI,你我这种凡人,就别用肉身去对抗魔法了。”
一开始我是不信的。毕竟在车圈,最不缺的就是各种花里胡哨的软件,大多是压缩毛巾,看着大,一泡水就没了。但死马当活马医,周五开客户服务会的时候我试了一下。
诶,不一样。真的不一样。
会开完,它自动就把录音转成了文字,还他妈的自动提炼出了“核心服务痛点”、“优化改进方案”、“服务承诺清单”。连客户在角落里小声逼逼的一句“希望售后维修能提供代步车”都被标了重点。那一刻我悟了,科技的意义不是让你飞天遁地,而是让你在准备通宵加班的时候,能有时间点个外卖,顺便刷会儿短视频。这玩意儿简直是中年社畜的赛博金丹!
以前我觉得,汽车销售这种糙活儿,会议记录嘛,差不多得了,核心是卖车,是肌肉记忆。直到我差点因为一个数字,把整个上市节奏带到沟里去,我才明白,在现在这种掀桌子式竞争里,任何一个细节的失误,都可能让你直接成盒。
所以,今天我不是来做什么评测,我就是来摊牌的。我想聊聊这个把我从“纪要地狱”里捞出来的法器,看看它是怎么让4S店这种混沌的地方,生出那么一点点秩序的。
第一次用它正经记录,是“新能源轿车上市营销研讨会”。我跟你说,那感觉就像打游戏开了个“自动拾取”的外挂。我全程就负责在会议上跟各路神仙对线、抬杠、达成共识,完全不用分心去记谁说了什么。
市场部的小李说:“线上推广主打‘智能座舱’和‘自动泊车’,抖音和懂车帝拉满,机你太美。” 销售的老王说:“线下必须整活,搞沉浸式体验区,让客户感觉自己是雷电法王,在开UFO。” 客户代表赵先生说:“别的都虚的,充电桩给我7天内装好,比什么都强。”
搁在以前,这些信息在我脑子里就是一团浆糊。现在呢?会后7分钟,一份“战报”就出来了,谁说的,说的啥,要求是啥,清清楚楚。连“抖音投放15秒短视频,预算占50%”这种细节都给你标出来。我把这玩意儿甩到群里,市场部小李都惊了,说我这纪要比他的方案都细。典中典。其实我啥也没干,就是按了个录音键。
最骚的是它对专业术语的识别。汽车圈最喜欢整些普通人听不懂的黑话,什么“NEDC”、“L2+级辅助驾驶”、“BMS”、“OTA”、“V2L”,一套一套的,好像不说这个就不够专业。以前我手写,经常把BMS写成SB,场面一度非常尴尬。这AI呢,它懂,它全都懂。上次我们技术主管在那儿讲“车辆OTA升级需确保电量不低于30%”,它一字不差地给我转出来了。我把这份“飞升秘籍”发给售后技师,升级成功率直接拉满,客户投诉都少了。
讲真,我有时候觉得,4S店里最玄学的东西不是车,是那个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坏的咖啡机。
当然,这个法器也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帮你把一个烂策略变得牛逼,但它可以帮你把这个策略有多烂,记录得清清楚楚。它就像一个史官,忠实地记录下你每一次的英明神武和愚蠢决策。
有次开“五一购车节活动策划会”,会后生成的纪要里有个“执行任务清单”,上面写着“小陈:3天内设计传单”、“小刘:下周联系表演团队”,每个任务都绑定了人和时间。我直接把这个清单扔群里,@所有人。这下好了,谁也别想甩锅,谁也别想摸鱼。最好的管理是什么?就是不管理。是让规则和工具去管理。这种感觉,就好像你手里握着一本死亡笔记,虽然不能决定别人生死,但能决定他们本月的KPI。就问你怕不怕?
它甚至还能帮你搞“数据分析”。比如纪要里出现了“上月销量占比65%”、“试驾转化率40%”,它会尝试把这些数据和你讨论的策略关联起来。比如“优势:试驾转化率高→策略:增加试驾车”。这个功能吧,说实话有点玄学,但有时候真的能给你一点灵感。就像你修仙走火入魔的时候,突然有个路过的大爷跟你说“小伙子,换个姿势试试”,然后你就悟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一个AI笔记软件比喻成修仙法宝,好像是有点中二。但你别说,还真他妈贴切。
现在,我不只开会用它。销售培训,我用它录下来,转成文字,就是一本完美的“销售话术宝典”,新来的小白照着念,成交率都能高一点。跟供应商扯皮,我也录下来,什么“充电桩质保2年”、“超30米线缆每米20元”,白纸黑字,谁也别想耍赖。我们法务看了都说好,说这玩意儿比任何合同附件都管用。
所以,现在我们店里开会,氛围都变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一个绝对理性的AI记录下来,变成不可篡改的历史。这导致吹牛逼的人少了,讲干货的人多了。
这玩意儿让我从一个焦头烂额的会议记录员,变成了一个相对体面的、能有时间思考一下“午饭吃什么”的运营经理。它没有重塑车圈,但它确实重塑了我的工作状态。
所以,这东西能让你升职加薪吗?不能。能让你的车卖得更好吗?不一定。那它到底有什么用?
它最大的用处,就是让你在这一场所有人都发疯内卷的黑暗森林里,活得稍微像个人样。
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想早点下班。而已。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