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方乐迪
星愿,就是不加定语的冠军!
这是10月10日,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范峻毅在新款星愿上市发布会上尝试对一台爆款小车的过去1年取得成绩的总结。
9月份,星愿做到了每52秒就交付一辆,更夸张的是,它已经连续多月销量超过Model Y,成为中国首个做到这一点的车型。
与之相对应,则是这个市场另一面——小车难做。
“买菜车”,这三个字足以说明一切。
受限于价格桎梏,A0级的车,似乎活的很同质化,为数不多创新点就是内饰和屏幕。一个靠低价走量的品类,却被吉利重新定义。
靠着“全身上下,里里外外都基础”,星愿在一个随大流的品类里活车新一代的标杆,而上一个“小车大火”的还是飞度。只不过话语权从日本变成了中国车企。
在对待A0级这个品类上,吉利在技术上用牛刀杀鸡,把小车“大”做。
在消费者体验层面,星愿实现了大续航和大空间。最得消费者欢心的,莫过于最低配就有 310km 的纯电续航,和85%“得房率”/准B级的空间体验。
即便是被消费者视作“买菜车”的产品,车的空间也不能太菜,没有谁会不喜欢大空间——儿童座椅、捎上父母、去山姆采购,大座必须不含糊。在相关调查里显示,星愿车主选车 Top5 原因,空间原因占了 47%,甚至比电池和续航(45.7%) 还要靠前。
吉利星愿不仅仅是做大空间。从可作“梳妆台”的10升副驾抽屉,到后排座下的28升隐藏储物空间,再到前备箱,吉利还把定义空间的自主性交付给客户,这无疑会打动对移动生活空间有想象的消费者。
如果仅以空间看,似乎星愿也并非开辟者,毕竟在此之前有飞度的珠玉在前。而就这牵涉到小车大做的第二点——大技术。
在中国车企中,吉利也是最早秉持架构造车车企,以架构破题,能让吉利更好打造原生纯电架构,和更高效率的精益制造。得益于吉利的架构造车,星愿实现了将先进技术下沉到大众价位。
基于GEA新能源架构,星愿在技术上实现了后置电机、斜置散热器等优化布局,这才取得了85%得房率。
星愿是业内首款搭载11合1智能电驱的A0级车,整个电驱系统只有66升,比别人小一圈,效率却高达89.2%,电机效率更是达到97%。这意味更低的能耗、更长的真实续航,还有多出来的70升前备箱空间。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A0级纯电市场里,绝大多数车型都是前置前驱,吉利星愿却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后置后驱+多连杆独立悬架。它不仅有3.9秒的0-50km/h加速,还能做到4.95米的转弯半径。对于一台车长只有4.1米的小车来说,这确实颠覆了传统印象——竟然能够玩操控了,可以滤震细腻、弯道支撑明显、线性反馈。
作为一款小车,星愿的智能化上也并不逊色。
银河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构建起"手机-车机-云端"的三端互联生态。14.6英寸2K中控屏采用LTPS低温多晶硅技术,亮度达1000nit,在强光环境下仍保持清晰显示,与主流手机的无缝投屏。
星愿的540°透明底盘系统,实时生成车底与周围环境影像,使狭窄车位泊车效率提升40%。
同时,配备中国信通院最高“4+”评级的星睿AI语音大模型,能精准理解模糊指令。比如,一句“有点热”就会自动调节空调温度,“导航去最近的咖啡店”则快速规划最优路线,还支持“可见即可说”,屏幕上的功能直接喊名称就能操作,甚至仍能精准执行"打开车窗、播放音乐、导航至机场"的三重指令。
小车大做的第三点,就是放大用户,做真正的“用户企业”。
产品端,范峻毅带领团队以用户需求为核心,通过深入访谈用户,用用户调研取代经验,为每一种产品找到真是的场景。例如,针对女性需求加大化妆镜并加环形补光,依用户意见优化车漆颜色;考虑带娃场景,优化门板开启角度方便单手推门抱娃,保留儿童座椅安装后后排腿部空间;还回归空调、双闪等实体按键,提升使用便捷性,传递 “质价比根基是技术下沉” 的价值观。
技术上,吉利架构树大根深;实践上,销售研发两脚趟泥;体验上,小车大用越级体验……,凡此种种才有了星愿的中国式产品奇迹。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