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也好奇,现在的汽车到底还能“卷”到哪去?各家车企一次次整花活,堆科技,说到底不就是为了抢夺用户的眼球嘛。这不,岚图泰山的官图一放出来,朋友圈里好些人就开始讨论,“四激光雷达是什么?比别人家多几个激光就能多卖几辆?”“华为ADS Ultra到底牛在哪?”你说,一辆车,尤其是这个级别的大型SUV,观众到底看重什么?
岚图泰山,一听名字,噱头不小。泰山在国人心中,是稳如磐石的大山,是靠得住的存在。车名起得大气,外形就更是奔着气场去的。你看正脸,这“大号中网”和饰条,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一股豪横。人人都想做库里南,毕竟那可是SUV里“皇上级别”的存在。可我们想一想,真的是外观越大越好么?放到现实生活里,我们一个小区楼下停一辆五米二的家伙,左右都占着别人‘活路’,你确定邻居不会嘀咕?
再绕到技术点上,最先被拉出来的,就是这套华为ADS Ultra、四激光雷达。激光雷达这些年几乎成了“高端”的标配,搞得好像没这个都不好意思叫智能车。可问题来了,很多用户真的知道雷达越多、越新,就肯定越安全么?咱换个角度思考,自动驾驶大家都很期待,可100%交给机器,你信么?你堵在三环,旁边电动车、行人、横穿马路的大爷都来了,机器能保证每次都“金钟罩铁布衫”?别拍胸脯太早。道理谁都懂,激光雷达比摄像头“眼神”好,数据采集准,那是提升了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真遇到人祸天灾,还得靠司机自己,光讨个安心,别过度神话。
说到动力,什么800V高压平台、5C快充,看着眼花缭乱。“十二分钟从20%冲到80%”一说,小白很容易被诱惑。但我问一句,全国能随便体验800V快充的充电桩有几家?十分钟搞定,前提是排队轮得到你。车企们都喜欢拿实验室最佳工况秀肌肉,但用户活在真实世界。假如你一周只能偶尔去商场凑上快充,岂不是又要回到“慢悠悠”的时代?更别说这370km纯电续航,冬天打个折扣,通勤里程还剩多少?你指望它赶1400km的混动综合续航,是不是得学老司机那样开空调都舍不得按?
再看内饰、轮毂这些装饰,我觉得归根到底还是想让人觉得,这是一辆豪华SUV。22英寸的“大饼子”,怎么看都唬人,电动踏板、灯组、镀铬件,一股大忙人专属的派头。可是硬件堆得多了也不代表使用体验一定高,很多高科技配置,到最后都成了你使用说明书里压根没翻过的那几页。会不会最后大家车还是开,科技花哨归花哨,该堵车还是堵车,该等红灯还是等红灯。
至于价格还没公布,大家可以自己掂量掂量,岚图品牌再怎么努力,市场基础和传统豪华品牌有多大差距?有消费者愿为新技术买单,但也有更多人是要花自己的钱买一份稳定和可预见的安心感。新品牌要想在“高处不胜寒”的高端市场站稳脚跟,靠一两个黑科技,或者一组漂亮数字,还不太够。你既要说服用户“新东西真牛”,又要证明自己不会做“尝鲜小白鼠”。
我经常想,一个能被大家记住的汽车品牌,最后拼的到底是什么?是外观、是智能、是续航,还是根本说穿就是“品牌底蕴”四个字?岚图这种后来者其实挺难的,市场本来就卷,用户越来越聪明,像手机市场杀成一锅粥一样。这车要卖得好,一定得有大家都信任的“基本盘”。安全还是关键。高新技术要有,但必须经得住各种条件下的考验。车不能只停在PPT、体验会上,当真日常开三年、五年,毛病少、服务靠谱,才是真的香。
写到这,还是得问一句大伙,买车到底在乎什么?我们真的是冲着云里雾里的那些黑科技吗,还是更想要用途广、用得省心、能陪你过很多年?华为进来后,中国造车好多事都被推着快进了,对行业是好事,但咱买家不能被厂家带节奏。技术大跃进是好,不该让你天天担心“明天系统升级,会不会来个小bug影响安全”。我们又不是为公司做小白鼠,本来应该让科技为人服务,现在反而有时候被花哨技术“绑架”了。
最后说一句,这些年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太快,厂家追着时间表上新,今天是“四激光雷达”,明天指不定还有什么更花的东西。买车本来是件高兴事儿,现在倒让人压力山大,动不动就担心买早了、不值当。我倒愿意劝大家放平心态,甭管车企怎么整新概念,还是得想明白自己到底为什么掏钱,是为了一时新鲜,还是打算陪伴家里好几年?智能、科技、舒适、续航、安全、颜值,哪个更重要,说到底都没标准答案。用自己的钱包投票,总会有人买单,谁能用时间证明自己,市场自然会给出答案。
岚图泰山是不是那座“靠得住的大山”,可能要多看几年,再下结论。智能、动力都拔高了,品牌还得给人底气。反正今儿我也没有站哪边的意思,咱就边看边走,既不盲目怀疑,也不被花哨糊弄。技术再新,买车还是得看能不能让咱过得更爽,这才是正经事儿。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