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小鹏X9被拍到在德国的一个加油站,这细节挺让人好奇的。是,汽车行业里,电动车跑到加油站这本身就很反常,但小鹏X9增程版目测马上要来了,增程系统要是不装上,国内甚至国外销售都不会太顺利。想想德国这地方,充电桩密度没北京上海那样,不给油怎么保证续航?所以我猜,这款MPV在国外也得带上发动机辅助,纯电模式续航估计没那么香。
我记得去年跟一位小鹏内部研发聊过,他们对X9的增程设计用了不少心思。重点不是发动机本身,而是怎么放发动机不影响车里的空间和多功能性。毕竟MPV用户最讨厌的就是后座空间被发动机长条占了。他们用了不少黑科技技术,比如发动机改成了紧凑型布局,还让后轮转向系统和第三排座椅的下沉折叠机制可以共存。这些设计细节,看起来像是肯定了增程系统对这车生存的决定性作用。
顺便吐槽一句,德国那站高得离谱,差点没把我朋友给气哭了。他还嘀咕,买个增程就是为了省心,怎么感觉自己加油比买块橡皮都心疼?这话有点夸张,但从侧面反映了增程系统的必要性。毕竟对于MPV这种载人需求大、长途行驶频繁的车型,单靠纯电还真不够实用。扩展续航想想就像多备了个后备箱,随时能补充燃料,不至于半路尴尬。
国内市场上,同级别的MPV看得多了,别的不说,丰田赛那、别克GL8还有岚图梦想家,纯电加增程或油电混动的版本都推出得差不多了。X9这边要是没有增程版,竞争力立马掉半截。它的定价区间算下来,和别克GL8 ES豪华版差不多,从实操角度来说,用户更倾向于有备胎续航的版本,毕竟充电方便才能真正用起来。只是我之前说增程装上就能解决续航问题有点大意了,毕竟发动机的调校和燃油效率也得看供应链是否支持,毕竟复杂度提高了,供应链跟得上吗?
说起供应链,我前几天在维修厂见过一台X9增程版的早期样车,厂子里的修理工和我聊了下,修起来没想象中那么难,发动机和电机配合逻辑是个技术活,但大体零件倒没网传那么难找,他说的。我当时没细问,只是体感上,这车的维护成本不会比普通油车高出太多。换句话说,买这车不是每次都钱包受罪,但这还得看后续零件供应是否稳定(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刚才翻了翻自己笔记,具体数据上,X9增程版的发动机排量不大,估计落在1.5到2.0L之间,峰值功率也就150马力上下。这个功率水平在MPV领域不算爆炸,但够日常通勤和突发续航应急。节油率方面,粗略算法一下,百公里油耗大约在5.8升到6.5升之间,算是合理的水平,不至于把原本的新能源标签拉垮。是不是很意外?我也没想到这么省油,毕竟技术细节藏得比较深。
说实话,看多了这车设计,有时候挺复杂的,研发和供应链的博弈像极了做饭:你有好食材,也得配好厨具,再懂得什么时间放盐加辣椒,才不会翻车。一开始我以为X9装增程就是简单加个发动机,结果明显不行,得同时兼顾座椅空间、系统逻辑、电控和整车平衡,这里面工艺难度可不是简单加个燃料箱那么容易。说干脆点就是鸡蛋得放在几个篮子里拿捏住,这不,研发那边估计头都大了。
你有没有想过,用纯电MPV能跑几公里,才叫真续航?我问过销售,他们说日常城市通勤没问题,续航能到400-500公里;但远途旅行哪够用。所以增程就成了救命稻草,但这也是个折衷,油耗与电耗得自己掂量。国外市场毕竟风土人情不同,德国这加油站一幕让人忍不住想问,若是未来X9真能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消费者愿意接受这种妥协的增程方案吗?
还有个没细想过的猜测——增程版上市后,X9的保值率是不是会比纯电版本好?毕竟长期使用便利性和燃料压力小,买回头车的购车人心理会不会更踏实?但这东西数据还真不好找,样本少,且政策随时变。
我有个朋友开X9纯电,前两天吐槽续航焦虑,说出门跑长途不得带上一盒充电宝才安心,他说得挺真实。换我,我宁可多带个发动机备胎,毕竟路况琢磨不透。但这是不是又限制了新能源车的纯粹?挺纠结的。
讲到这,我倒挺纳闷,小鹏X9的增程方案会不会成为未来MPV新能源车型的常态?或者,是不是纯电MPV在中国以外的市场根本没戏?毕竟德国加油站那位荷枪实弹的工作人员挺认真地盯着车加油,不像是在玩游戏。
你看过X9的增程版实车吗?座椅折叠机制真的能兼顾下沉?后轮转向到底给日常驾驶带来了多少舒适度提升?这些细节,肯定是厂家和用户都最关心的,等你哪天坐上这车,感受下屏幕之外的机械之美,也不晚。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