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至暗时刻
曾经叱咤风云的特斯拉,在2025年第一季度交出了一份令人失望的财报。
营收同比下降9%,净利润暴跌71%,如果不是靠着新能源积分的5.95亿美元收入,业绩可能更加惨淡。
就在投资者对公司前景忧心忡忡之际,马斯克一句"重回本业"的承诺,却让股价意外反弹超过10%。
这个转折背后,折射出了一个科技巨头在商业与政治之间的艰难抉择。
财报背后的数字游戏
这一次的财报可以说是把特斯拉的家底都亮了个底朝天。
作为新能源汽车界的扛把子,特斯拉这次的表现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营收数据显示,公司在第一季度只拿下了193.4亿美元,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整整少了9个百分点。
要知道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可是看好特斯拉能达到213.7亿美元的营收呢,这下可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更让人揪心的是净利润,只有可怜巴巴的4.09亿美元,同比暴跌71%。
这份成绩单要不是靠着卖新能源积分赚来的5.95亿美元续命,恐怕连及格线都摸不着。
业绩下滑的罪魁祸首,说到底还是汽车销量的断崖式下跌。
一季度全球销量只有33.6万辆,这个数字甚至创下了自2022年二季度以来的新低。
收入更是只有140亿元,同比下降20%,这让特斯拉的日子着实不好过。
偏偏在这个时候,特斯拉还加大了自动驾驶系统和机器人项目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了22.4%。
这就好比一个本就入不敷出的家庭,还要咬牙给孩子报奥数班,利润率自然是雪上加霜,一路跌到了2.1%。
不过市场的反应却出人意料。
虽然特斯拉的股价已经从去年12月的488美元高点跌去了接近一半,但在这份惨不忍睹的财报发布后,股价却逆势上扬了超过10%。
这波神奇的反弹,全靠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的一句承诺:特斯拉要重回本业了。
简单的一句话,就让投资者们重拾信心,仿佛看到了特斯拉即将王者归来的希望。
这种反转来得如此突然,让人不禁感叹:有时候,最简单的承诺反而最能打动人心。
当商业巨头变身政府打工人
马斯克这波突然的态度转变,还得从他的"公职生涯"说起。
去年11月,特朗普就给他安排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新身份:政府效率部负责人。
当时这消息一出,可真是在商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毕竟谁能想到,这位硅谷钢铁侠居然摇身一变,成了白宫的打工人。
老马上任后可没闲着,直接把互联网思维搬进了政府部门。
在他的主导下,政府效率部的官网焕然一新,界面设计跟推特有得一拼。
各个部门的工作进度、效率排行榜全都一目了然,堪称政府版"阿里钉钉"。
有的部门干活积极,有的部门摸鱼划水,全都被晾在网上,看得网友们直呼过瘾。
但马斯克的目标可不止于此,他放出的豪言更是惊呆一片人。
计划在美国独立宣言250周年纪念日前,砍掉联邦政府2万亿美元的支出。
这还不算完,还要裁掉75%的政府机构,这操作可以说是相当暴力了。
上任没几个月,直接裁掉了10万名员工,这让不少人都慌了神。
但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显然不是人人都买账。
根据英国经济学人的调查,29%的民众喊着要撤销政府效率部。
另外8%的人觉得至少该缩减规模,27%的人则持观望态度。
有意思的是,还真有21%的死忠粉在支持加大力度呢。
这种极端的改革措施,自然引发了强烈的反弹。
一些激进分子把怒火直接发泄到了特斯拉身上。
门店被砸、充电桩遭破坏,甚至连无辜的车主都遭了殃。
俄勒冈州的一家展厅更是惨遭枪击,这场面可真是吓人。
事情发展到欧洲也不太平。
就因为马斯克支持了德国右翼的言论,整个欧洲市场都炸了锅。
法国图卢兹的特斯拉门店都被人给点着了,这事闹得可不小。
不少车主甚至开始撕车标、贴标语,表达对马斯克的不满。
从数据上看,这波负面影响可不是闹着玩的。
欧洲市场销量平均跌了30%,北美市场更是暴跌33.8%。
这下可好,马斯克的一番政治表态,直接把特斯拉给坑惨了。
看来在商业和政治之间周旋,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特斯拉的未来:重整旗鼓再出发
眼见着欧美市场大跌眼镜,马斯克这回可是动了真格的。
在这次财报电话会议上,他一改往日作风,竟然主动透露了不少新项目的细节。
首当其冲的就是让大家期待已久的平民款特斯拉——新款"小钢炮"。
虽说之前有小道消息称这款车型差点被砍掉,但现在看来是虚惊一场。
不过说实话,这款车的诞生过程还真是一波三折。
据爆料,年初的时候马斯克还和高管们就这事吵得不可开交。
在他看来,造廉价车压根就配不上特斯拉"改变世界"的宏伟蓝图。
但现实总是那么打脸,最终在股价和市场压力下,老马还是不得不低头。
除了新车型,特斯拉的机器人项目也进展神速。
年底就要在工厂里部署数千台机器人,这波操作可以说是相当硬核了。
未来4到5年更是要实现百万台的产能,这野心可真不是一般的大。
就是不知道2万美元的售价会不会让普通人望而却步,毕竟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自动驾驶技术这块倒是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从6月开始,特斯拉就要在奥斯汀搞起共享出租车试点了。
不过说到这个,可得吐槽一下他们的纯视觉技术。
在国内跑起来可没那么简单,毕竟咱们的路况比北美复杂得多。
马斯克倒是挺有自信,说他们的成本只有竞争对手的五分之一。
还放话说要搞什么本地化调整,但具体怎么改进还是个迷。
不过亚太地区的市场表现倒是给他长了不少脸。
新版的Model Y在中国的订单量简直破天荒,这波可以说是绝地反击了。
储能业务更是给特斯拉开了一个新赛道。
收入蹭蹭往上涨,一下子就飙到了26.38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整整多了67%,这增长速度,啧啧。
回到赛道,重返巅峰
看来老马这次是真的想通了。
从每周忙着给政府搞改革,到现在只花1-2天处理政务。
这波回归商业的操作,让市场看到了特斯拉重回正轨的希望。
或许,有时候最大的智慧就是知道什么时候该急流勇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