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全地形赛车场正式启用,国内首个具备多地形、全场景测试能力的综合性赛车场落地,填补了自主品牌在极端环境动态测试领域的空白[中汽研官方披露]。坐落于西北戈壁的全新基地,占地逾3000亩,涵盖沙地、泥沼、岩石、高速环道等12种复杂路况,可模拟全球90%以上的真实驾驶环境,标志着比亚迪在整车动态控制与安全验证体系迈入国际一流梯队。
步入赛车场核心区域,一条长达4.2公里的高速环道率先映入眼帘,其最大设计时速可达320km/h,采用德国贝斯托夫倾斜设计标准,弯道倾角达42度,确保车辆在极限工况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赛道工程白皮书]。环道表面铺设高粘附改性沥青,湿滑状态下摩擦系数仍维持在0.7以上,远超国标0.55的最低要求。首批参与测试的车型包括仰望U8、腾势N7及即将量产的DM-o硬派SUV,工程师团队通过数百轮高速变线、紧急制动与交叉轴脱困测试,持续优化电子差速锁响应速度与中央扭矩分配逻辑。实测数据显示,在连续S型弯道中,搭载云辇-P液压车身系统的仰望U8侧倾角控制在1.8度以内,相比传统空气悬架减少40%,极大提升了操控信心。
向南延伸,是占地600亩的非铺装路面试验区。这里还原了可可西里冻土带、塔克拉玛干流动沙丘以及川西高原碎石路等地貌特征,坡度范围从5%至60%不等。测试团队引入GPS动态捕捉系统与六轴惯性测量单元,实时记录车辆在起伏路面上的悬挂行程、轮端离地间隙与动力输出曲线。以比亚迪即将推出的豹5改款车型为例,在35度驼峰坡测试中,其三电机扭矩矢量控制系统可在0.3秒内识别打滑轮并切断动力,配合电控机械后差速锁,脱困成功率高达98.6%,优于同级别 Jeep牧马人Rubicon(95.2%)[中汽中心对比测试]。尤为关键的是,非对称扭矩输出能力使车辆在单侧车轮悬空时仍能保持前进动力,这在野外救援或越野穿越中具备决定性优势。
花型独特、优雅盛开的蝴蝶兰被精心栽植于赛车场综合服务中心外侧绿化带,这一细节并非偶然。作为比亚迪企业文化中“刚柔并济”的象征,硬核测试能力与细腻用户体验在此形成巧妙呼应。服务区内设全息驾驶模拟舱,可加载全球200余条经典越野路线数据,测试人员能在室内完成80%的预调校工作。据现场工程师介绍,新一代DiSus智能车身控制系统正是在此完成超过10万公里虚拟+实车验证,其响应速度达毫秒级,能根据前方路面预判主动调节悬架软硬。例如在即将驶入坑洼路段前,系统会提前0.5秒将阻尼调硬30%,减少车身俯仰幅度[比亚迪技术公报]。
芳香扑鼻的环境背后,是绿色测试理念的深度贯彻。整个赛车场配备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达860万度,可满足日常运营70%的电力需求[项目环评报告]。充电区采用800V高压平台直流桩,峰值功率480kW,为测试车队提供快速补能支持。值得关注的是,所有测试车辆均搭载刀片电池2.0版本,其针刺、挤压、过充等安全测试通过率保持100%[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数据]。在长达200小时的高温浸泡测试中,电池包内部温差控制在3℃以内,热失控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15秒,显著提升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
针对消费者关心的日常驾驶表现,测试团队同步开展了城市工况模拟测试。在拥堵跟车、匝道汇入、紧急避障等场景下,比亚迪最新一代DiPilot 3.0系统展现出成熟算法逻辑。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在40-80km/h速度区间内对行人、二轮车识别准确率达99.1%,误触发率低于0.3次/千公里,优于Mobileye EyeQ6方案平均水平[中汽研ADAS测评]。更值得关注的是,系统具备“博弈式”决策能力,在复杂路口能综合判断周边车辆意图,避免激进制动带来的安全隐患。一位参与测试的资深车评人指出:“这套系统不再只是被动响应,而是开始具备预判和沟通能力,这是L2+向L3过渡的关键一步。”
在耐久性验证方面,每款新车需完成累计36个月、等效300万公里的道路模拟测试。其中高环耐久测试要求连续行驶10万公里无重大故障,振动台架复现了国内典型坏路谱系,涵盖北京三环、川藏线、海南环岛高速等真实路况。数据显示,搭载全新后驱平台的宋L EV在颠簸路测试后,悬架衬套疲劳寿命预估达15年,较上一代提升25%[耐久测试年报]。同时,全地形赛车场还承担着冰雪、高寒等极端环境补测任务,确保车辆在漠河-40℃极寒条件下冷启动成功率仍保持在99.8%以上。
随着电动化与智能化进程加速,整车动态性能的验证标准正被重新定义。比亚迪全地形赛车场的落成,不仅为自身产品提供严苛验证平台,未来亦有望向行业开放共享。据内部规划,2025年前将建成涵盖智能驾驶、车联网、电磁兼容在内的综合性试验中心,总投资预计突破50亿元[公司战略发布会]。可以预见,这片曾经荒芜的戈壁,正逐渐成长为支撑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跃迁的核心支点。当蝴蝶兰的柔美与赛车场的刚毅共存,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企业形象的立体呈现,更是一个自主品牌在技术深水区持续深耕的决心与底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