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退市的合资品牌,这个城市的汽车故事很精彩!|《汽车城市志》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之一,广州不仅见证了中国第一批合资车企的诞生,更在几十年的发展中,逐步构建起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与此同时,广州也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汽车文化,街头巷尾的日系车,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背景下,“粤港两地牌”、“港车北上”等现象,共同勾勒出广州这座城市与汽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2006年,广州丰田凯美瑞正式下线

起点:从客车修理厂到法系合资

上世纪50年代,广州市已经有了自己的汽车制造尝试。1954年,广州市公共汽车修理厂手工装配出一辆“华南牌”铁木结构公共汽车,开启了广东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真正具有现代汽车工业意义的转折点,出现在1980年代。1985年,中国第一家中法合资汽车企业——广州标致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广州汽车制造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法国标致汽车公司、国家金融公司、法国巴黎国民银行五家股东合资成立。

标致505

最初生产标致504皮卡,后续还引进了标致505轿车、505旅行车等高端车型,在那个国产车稀缺的年代,被视为“高端消费”的象征。

然而,受制于产品老化、价格偏高以及市场战略问题,广州标致于1998年宣告破产,是中国第一个退市的合资品牌,成为中国汽车合资史上的“先驱”与“教训”。

合资强者:本田、丰田与广汽的崛起

虽然广州标致的结局并不理想,但它为广州汽车产业引来了后续更为成功的合资项目,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广州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受到香港的影响,日系车在广东地区有很深的根基,而日系车在广州成立合资公司,显然有更好的前景。

第六代本田雅阁在广州下线

1998年,广州本田成立,接替广州标致成为广州汽车产业的重点项目,成为中国最早一批通过CKD(全散件组装)方式引进现代化生产线的汽车企业。首款产品雅阁凭借出色的品质和亲民的价格迅速赢得市场,广州本田也成为“合资成功”的典范。

雅阁销量3年突破10万台

与标致不同,本田在中国的策略更贴近市场,注重产品更新和质量控制,这让广州再一次走到了全国汽车工业的前列。随后,雅阁、奥德赛、飞度等车型成为街头常见的“风景”。

第七代雅阁于2003年下线

2004年,广州汽车工业再次迎来重大突破,与日本另一汽车巨头丰田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凯美瑞作为第一款国产车型,在中高级轿车市场掀起波澜,成为中国最畅销B级车之一。

至此,广州成为国内少数拥有“两大日系合资车企”的城市。广汽集团也趁势崛起,从一个地方工业公司成长为中国汽车“国家队”之一。

2004年,广汽和丰田成立合资公司

独特缩影:广州街头的车与人

与此同时,广州的汽车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标签,不仅在车型选择、消费理念上体现鲜明的广东特色,更在日常生活中展现了珠三角地区的多样风貌。

在广州街头,不难发现日系车的普遍存在。曾几何时,佳美、雅阁、花冠几乎“统治”着马路。相比北方城市钟情德系品牌,广州消费者普遍倾向实用性强、油耗低、舒适性好的车型。

第七代雅阁兼具运动和家用

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典型的“经济实用主义”购车观——重性价比、重实用性、重售后口碑,在广东受欢迎的车,一定是长期稳定可靠的伙伴。

与用车理念相辅相成的,还有广东的改装文化,并不追求大马力、炸街声浪,广东车迷更偏好低调实用、审美干净的JDM(日系改装)和VIP风(豪华舒适)。

注重内在的JDM改装

尤其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港式改装影响深远,很多车主会选择移植原厂高配件、改装轻量化轮圈、升级底盘系统,讲究的是“外观原厂、内在性能”。

两地牌:更加多元的汽车文化

广州街头常能见到“粤Z+香港牌/澳门牌”双牌车辆,这些车背后,是两地车政策下的一种特别文化现象。

两地牌,是指车辆既拥有香港车牌/澳门车牌,又在广东挂有粤Z内地牌照。这种制度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允许港人或在港企业办理“一车两地”通行证,以促进经贸往来。

这类车辆多集中在广州、深圳一带,经常出入珠江口两岸,它们既可以在香港城区穿梭,也能在内地高速驰骋。

粤港两地牌,同时悬挂香港车牌和粤Z黑牌

近些年,两地牌也为一些限量超跑或是经典车进入大陆带来了可能,十几万的牌费,就能将香港或是澳门的超级跑车、经典车合法引入大陆,不仅仅简化了一些流程,更关键的是让很多本不可能出现在大陆的车,在广州街头现身。

只不过,受限于三个月出境一次的政策,这些两地牌车辆基本都活跃在珠三角地区,广州乃至广东的汽车文化氛围,不仅是内地领先,而且和国际接轨。

两地牌为大陆玩车带来了更多可能

公共交通:红蓝的齐上阵,孖辫车成回忆

在汽车文化浓厚的广州,公共交通同样有着深刻的印记。广州的出租车行业长期由广骏“红的”与白云“蓝的”两大公司主导,形成了街头一道独特的“红蓝竞速”风景线。

“红的”多年来凭借车型更新快、服务评价高赢得口碑,而“蓝的”则以覆盖面广、运营历史悠久占据市场份额,两者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体现了广州城市服务的多样性。

白云集团的蓝色出租车

此外,在公交系统方面,广州还有一种极具时代特色的交通工具——“孖辫电车”(双辫电车)。它们依靠架空电缆供电,车尾拖着两条电杆,运行过程中常常发出滋滋电响。

孖辫电车一度是广州街头标志性景观,跨越了整个旧越秀区,连接了旧东山区和旧荔湾区,在老广州人心中,“孖辫电车”依旧是一段无法抹去的城市记忆。

写在最后

广州的汽车故事,不只是工业发展的缩影,更是汽车生活方式的映射。从最早的客车工厂,到风靡街头的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再到悬挂两地牌的顶级超跑。广州这座城市,早已和汽车深深绑定。

它是工厂林立的工业基地,是街头巷尾的车水马龙,是政策博弈下的巧妙智慧,也是一段段人与汽车之间的回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