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给美国政府打工。" 丰田北美高管的抱怨,道出日系车的痛处。2025 年新关税落地后,日本对美汽车出口单价暴跌 21%,丰田单季利润蒸发 1800 亿日元。数据更残酷:6 月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量腰斩,零部件订单下降 15.5%,连泰国组装的日系车都被加收 15% 关税 —— 美国用 "国家安全" 名义,精准打击日系车的全球供应链。
本田的境遇更惨。其美国工厂仅覆盖 40% 产能,2025 年上半年被迫自掏腰包消化 25% 关税,单车利润从 3200 美元暴跌至 800 美元。日本经济新闻披露,本田已暂停美国新车型研发,转而将资源投向东南亚 —— 那个曾被日系车视为后院的市场,如今正被比亚迪、长城瓜分。
当日系车在北美流血,中国市场的绞杀战早已白热化。2025 年上海车展,本田展台冷冷清清,隔壁比亚迪展台却被问界 M9、小米 SU7 围得水泄不通。最讽刺的是,曾经加价提车的丰田汉兰达,如今终端优惠达 4 万元,销量同比暴跌 62%。
这场围剿的核心,是中国车企的 "技术反哺"。东风岚图向东风日产输出混动技术,小鹏与大众联合研发纯电平台,连丰田都不得不牵手 Momenta 补智驾短板。2024 年中国电动车市占率突破 80%,直接腰斩日系燃油车份额 —— 本田雅阁、日产天籁的月销量,已不如比亚迪秦 PLUS 单车型零头。
中美夹击下,日系三巨头走向分化:
日产:卖身传闻不断,泰国工厂被迫减产 30%,中国市场市占率跌破 4%
本田:电动化转型迟缓,S7 车型上市即降价 6 万仍无人问津,4S 店退网率达 18%
丰田:虽靠混动勉强维持,但雷克萨斯国产化谈判卡壳,2025 年在华电动车销量不足比亚迪 1/20
更致命的是产业链迁移。中国电池四巨头占据全球 80% 产能,东南亚充电桩 70% 由中国企业建设,日系车赖以生存的燃油车供应链,正在新能源浪潮中瓦解。泰国总理赛塔的话一针见血:"日本车企在电动车时代,连入场券都没拿到。"
绝境中的日系车开始抱团:日产本田组建电动联盟,丰田拉拢马自达搞技术共享,甚至破天荒向中国软件公司低头。但太迟了 —— 当丰田 2027 年电动车目标从 150 万砍到 100 万,当本田承认 "混动只是过渡",曾经的技术王者,早已错失新能源黄金十年。
最可悲的是战略误判。2019 年丰田章男曾嘲笑电动车是 "玩具",2023 年仍坚持 "燃油车才是主流",直到比亚迪市值超越丰田,才慌忙推出 bz 系列。这种傲慢,让日系车在中美夹击下毫无还手之力。
2025 年 7 月,广州某丰田 4S 店悄悄摘下 "全球模范店" 的铜牌。店长坦言:"现在卖燃油车,像在卖诺基亚。" 当美国用关税斩断利润,中国用技术重构市场,这场没有约定的联手,终结的不仅是日系车的霸权,更是一个拒绝变革的时代。
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或许正如丰田工程师所言:"不是输给中美,是输给了自己的固执。"
互动话题:你觉得日系车还能翻盘吗?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