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朝阳区某宝马4S店里销售小张正指着展厅中央的黑色轿车对顾客解释:“这款2025款525Li豪华套装指导价43.99万现在贷款购车裸车价只要26.3万。 ”见对方半信半疑他迅速在计算器上敲出明细:裸车26.3万+购置税2.25万+保险1.4万+上牌费2000元再添上2.3万元贷款利息总价约32.5万落地。
这辆半年前上市时加价都难提的新车此刻却贴着“直降18万”的红色标签。 隔壁展位的老款库存车更挂着“再降5000”的促销牌像超市临期商品般等待清仓。
价格神话崩塌
宝马5系的“骨折价”并非个例。 奔驰E级在北京部分门店跌破30万奥迪A6L在郑州推出最高23.12万优惠起售价探至28.15万。 曾经象征身份地位的“56E”(宝马5系、奥迪A6、奔驰E级)如今集体滑入30万区间。
更残酷的是这场降价潮正演变为豪华品牌的自救仪式。 宝马集团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在中国市场仅交付新车15.52万辆同比暴跌17.2%相当于每天少卖140台车。 全球市场6.4%的利润下滑换算成人民币约蒸发61亿元。
新能源的致命挤压
降价背后是传统豪车市场份额的急速萎缩。 当比亚迪汉DM-i以20万级价格配备激光雷达和城市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宝马5系引以为傲的“操控感”在年轻消费者眼中已失去光环。 90后购车者王宇的吐槽很直接:“宝马车机启动要15秒问界M5只要5秒谁还愿意多花10万买块‘蓝天白云’标? ”
数据印证了这种趋势:2025年4月宝马5系销量仅9688辆不及理想L7单月销量的一半。 同期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44%30岁以下消费者中61%首选国产智能电动车。
经销商的血泪账
价格战最前线的4S店正承受着双重夹击。 北京某宝马经销商李经理透露目前库存系数高达2.8远超1.5的警戒线:“卖一辆525Li亏2万不卖亏更多! ”他指着展厅角落积灰的展车:“这批库存车停放超10个月光资金成本就吃掉15%利润。 ”
生存压力下全国宝马4S店数量两年内缩减40%北京从24家关至10家。 留下的门店被迫玩起“捆绑套路”:26万裸车必须搭配贷款方案装饰包和延保服务等隐性成本让实际支出重回33万。
品牌价值的慢性死亡
降价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瓦解豪华车根基。 二手车商老陈翻着评估报告直摇头:“去年收的2022款530Li收购价28万现在新车才卖33万三年残值率跌破50%。 ”更荒诞的是宝马5系终端价已低于自家3系指导价导致消费者对品牌定位认知混乱。
这种伤害直接反映在用户决策上。 预算30万的白领林琳放弃宝马选择了比亚迪汉EV:“花26万买‘丐版’5系动力才190马力不如加点钱上四驱汉EV4秒破百还有高阶智驾。 ”在她看来传统豪车的“面子溢价”已被技术平权碾碎。
宝马的背水一战
为挽回颓势宝马启动入华30年来最激进的本土化战略。 沈阳研发中心正主导开发专供中国市场的长轴距iX3搭载宁德时代新一代电池续航提升至700公里;上海团队联合华为开发的鸿蒙座舱将语音交互延迟压缩至200毫秒。
更关键的转变发生在生产端。 华晨宝马沈阳工厂投入200亿元改造为“零碳工厂”通过光伏发电和电池回收实现全生命周期减排。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高翔在内部会议中强调:“新世代车型70%源代码由中国团队开发我们要用中国速度重写游戏规则。 ”
展厅的促销海报在夕阳下泛着红光。 销售小张送走当日第三批顾客后望着停车场积压的库存车苦笑:“以前客户问‘什么时候提车’现在只问‘下月还会降吗’。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