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十年前走进德系4S店的感觉吗?那份近乎朝圣的心态,仿佛BBA(奔驰、宝马、奥迪)的车标天生就带着光环。谁能想到,今天让这些德系豪强真正感到“肉疼”的,正是咱们中国自己的汽车!
昔日王者,光环渐褪
德国人造车的历史确实够长,技术底子也厚。奔驰、宝马、奥迪这仨巨头,靠着百年品牌的口碑和积淀,在中国豪华车市场坐庄了好几十年。在燃油车时代,它们的车标几乎就是身份和实力的代名词,比车子本身还值钱。那时候的销量榜,前三名铁定是它们仨轮流坐,最风光时能占到整个豪华市场95%的份额,说垄断一点不为过。
但时代变了。新能源大潮一来,BBA的好日子就有点悬了。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63%一路下滑,到了2024年只剩35%左右。2025年上半年,更是集体“哑火”:宝马卖了31.79万辆,比去年同期少了15.5%;奔驰卖了29.32万辆,跌了14%;奥迪28.76万辆,也缩水了10.2%。明眼人都看得出,德系豪车在中国市场的“神坛”地位,真有点摇摇欲坠了。
国产车的“双重打击”,刀刀见血
BBA光环褪色,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价格绷不住了。一边是降价促销搞得火热,一边是销量还在往下掉,尤其是在入门和中端豪华车市场,价格体系几乎崩盘。
看看入门级轿车:过去抢破头的“34C”(宝马3系、奥迪A4L、奔驰C级),现在终端价普遍掉到了20万出头。可即便这样,买账的人也不多。今年上半年,奔驰C级销量跌了16%,奥迪A4L更惨,跌了快三成(27%)。
中大型轿车“56E”(宝马5系、奥迪A6L、奔驰E级)也没扛住。宝马5系入门款,官方价43.99万的车,现在26万左右就能开走,降了快四成;奥迪A6L优惠十四五万,奔驰E级也差不多便宜了十五万。为啥这么狠?很简单,消费者现在都奔着理想、问界、小鹏、小米、蔚来、比亚迪这些国产新能源去了。BBA卖不动,只能咬牙降价,这算是被国产品牌在入门和中级市场结结实实捅了两刀。
直指腹地:最后一刀已出鞘
现在,低端和中端的豪华车阵地,BBA算是守不住了。就剩下超豪华的“78S”(宝马7系、奥迪A8L、奔驰S级)这块最后的“高地”还没被全面冲击。但国产车显然没打算放过这块肥肉,2023年起就纷纷亮剑。
你看,比亚迪推出了百万级的仰望U7、U8、U9;蔚来拿出了行政旗舰ET9,定价七八十万,直接对标“78S”;还有华为的尊界S800,上市才三个多月,订单就冲到了1.4万台,都快赶上今年上半年BBA“78S”车型销量的总和了。入门和中端的价格体系崩了,国产品牌在超豪华市场继续“放血”,就是要让BBA的最后一块阵地也价格失守。
过去在燃油车时代,BBA靠着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调校这些硬功夫,加上品牌故事,筑起了高高的护城河。但现在玩新能源,中国汽车在电池、电机、电控和智能化这些核心领域反超了,直接把BBA的老本行优势给抹平了。这最后一刀,确实扎得够深。
当然,BBA也不是坐以待毙,它们也在新能源和智能化上拼命追赶。所以,国产品牌想彻底“围剿”BBA,这场仗肯定不好打。而且,想要在全球市场真正撼动BBA的地位,那更是路漫漫。但话说回来,咱们中国汽车的目标,恐怕不只是要抢BBA的饭碗,更是要拿下整个汽车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制高点。这盘棋,下得可不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