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官方数据,红旗HS6 PHEV的电池容量最高能到39.5kWh,WLTC纯电续航205公里。这个数字,听上去挺有竞争力的。昨天路过销售那,聊天时他说:这车续航都快赶上一些紧凑型纯电了。我心想,确实比不少同价位的插混要强,毕竟他们多在20到30公里区间打转。
我想起之前试过一辆比亚迪唐L DM,续航差不多也在200多公里左右吧。一样的价位,两个品牌的家族脸,但路试时感觉差距在哪?差在哪?比亚迪那辆的动力输出比较线性,电池包的布局更方正,充电时间也略短些。反之,红旗显然用料要豪华点,做工更扎实。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记得研究团队提到他们用了一种叫混合热管理的技术,基本就是把电池和发动机暖好让车随时待命。这让我怀疑,厂家是做了什么优化,保证在冬天使用时还能达到续航目标。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电池组的寿命到底能到几年?我大概猜个1.5万到2万次充放电(体感估算,样本少),可能在6到8年之间。这样算来,很多人买车拿来几年后,电池还能剩多少?这关系到二手价值。有人跟我抱怨:车修好久,电池不换还不值钱。看到这点,我觉得品牌的培养、售后体系是不是也占点优势。
其实红旗HS6 PHEV强调的,是那份豪华感+续航焦虑的缓解。一个简单对比,红旗车用的材质比起比亚迪那种亲民塑料,是否能在这个价位上形成差异?毕竟,买车的很多是看脸、看质感,实际驾驶体验可能次要。
某次我问个维修工,这车电池大概维护难不难?他吐槽:只要别乱充,一般能用个4到5年没问题。供应链那边也在研究怎么降低成本,比如用更便宜的电池模组,或采用更高效率的热管理。说到这,脑中又蹦出个疑问:红旗用的电池是不是跟某家供应商合作,还是自己调研的?我没细想过,但猜测可能是这样。
你觉得,竞争对手谁会提前卡位?这个问题我问了同行,他笑了:比亚迪唐L,肯定还是这两年内的主角。有些有意思的点是,拼配置的那套战术将逐渐变成人性化配套的争夺,比如更智能的充电规划、更便捷的车内操作。
前面说到续航,这让我想起个现实问题。开家用车,百公里油钱和电费怎么比?我粗略算了下:如果7元/升,油耗10升,差不多70块钱。电的话,咱们假设用到官方数据,每度电0.5元,百公里耗电20kWh,也就是10块钱。可算下来,电费明显便宜(这段先按下不表),但要考虑充电便利——自己家充还是公共充,实际上会有不同体验。
忽然想到,红旗虽然定位高端,但他们的供应链是不是照着车厂自己做模式走?我猜想,至少在结构件上会用一些成熟供应商的料,毕竟5米车身的复杂度不低。就像我们DIY,某些配件自己装,其他的还是买个带装配的。
说多了,也不想变成广告话题。其实我觉得,厂商把豪华感做得尽善尽美,可能反倒忽略了日常的细节。比如车门关不上吱啦一声、座椅调节没那么顺滑,这些小事反而能精准捕获用户的心。练现场,售货曾经叹气,这个价位,客户最关心的其实是用料和NVH表现。
我倒不禁想:难道,未来的豪华不是更应该在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中体现,还是因为续航焦虑让大家更关注实用?说到这我突然发现,我对这车实际用车体验的期望,又往不同的方向跑。
总结一下,红旗的出路一定不只是做个样子豪华的车,更要在用料、工艺、续航上多花点心思。市场里,真搞得好的,能让人在不经意间感受到这车不一样。我倒是想问:你会为了那一点儿细节感多掏点钱吗?或者说,除了续航、品牌,你还在意车上的哪个细节?毕竟,车子的价值不只在数字,还在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心意。
这车的外观,真的是能拍出大片的感觉——那封闭式的直瀑格栅,刚出来时我还觉得太庄重了点。但我心想,也挺符合红旗一贯的气质。总归,卖完续航、配置,最后还是取决于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调性。
说了这么多,突然觉得其实我更关心的,是车里的那个按钮——咔哒一声,是不是用料扎实到让心里觉得这车是真的用心在做的。你会不会把细节看得比配置还重要?还是说我们都惯了看起来养眼,进去晚点也无所谓?
这个我留个问题,倒是挺有趣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