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放弃”电车?砍掉207亿,押注混动!网友:中国市场悬了

今天车圈子里有件大事,核心主角不是别人,正是咱们耳熟能详的老伙伴——本田。

那个常被车迷们调侃为“买发动机送车”的品牌。

他们最近的举动,着实出人意料,让人有些琢磨不透,究竟打的什么算盘?

我们要聊的就是这个:根据“晚点Auto”披露的消息,就在前天,本田宣布了一个重大调整——他们将2030财年在电动化和软件领域的投资计划,从原定的10万亿日元(约合691亿美元)大幅下调至7万亿日元(约合484亿美元)!

本田“放弃”电车?砍掉207亿,押注混动!网友:中国市场悬了-有驾

这一减就是3万亿日元,相当于直接砍掉了约207亿美元的投入,这可不是小数目。

本田的CEO三部敏宏更是直言,到2030年,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预计仅为20%,远低于此前设定的30%目标。

这个信号再明显不过了:本田在纯电这条路上,是要按下“暂停键”了,重心将重新回归混动技术。

---

中国市场:本田的“混动”情结与现实冲击

说起来,本田和丰田这对日系“双雄”,在新能源道路上一直保持着某种默契,对HEV混动车型情有独钟。

必须承认,在燃油车时代,本田的混动技术确实是行业翘楚。

雅阁混动、CR-V混动,都是市场上的抢手货,省油、行驶平顺,那种驾驶感受,就像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友,既懂你的驾驶习惯,也懂得如何帮你节省开支。

我曾驾驶过雅阁混动,在都市里穿梭,发动机与电机切换的顺畅感,犹如行云流水,毫无顿挫。

每一次轻点油门,即时涌现的推背感令人印象深刻,而仪表盘上绿色的电池指示,时刻提醒着我,既环保又高效。

然而,世事难料,谁也没想到,中国市场这条“东方巨龙”,在新能源领域突然强势崛起!

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动车,如同两柄横空出世的利剑,直接将HEV的市场空间挤压得所剩无几。

本田的HEV产品,本来在国内还有不错的口碑和销量,结果呢?

价格一路跳水,销量也随之锐减,情景可谓惨烈。

这就像你精心烹制了一桌满汉全席,结果食客们却更青睐新潮的快餐,这种落差,足以让任何人都感到困惑。

经历了几年的“水土不服”之后,本田去年终于痛下决心,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一些具备性价比和竞争力的纯电动车型,比如e:NS1和e:NP1。

本田“放弃”电车?砍掉207亿,押注混动!网友:中国市场悬了-有驾

虽然这些车算不上是“爆款”,但也算是在“亡羊补牢”,至少让外界看到了本田在纯电领域的尝试与诚意。

当时我还特意去试驾了e:NS1,那车身线条流畅自然,从车头延伸至车尾,仿佛一道流动的光影,兼具动感与优雅。

内饰采用了高品质的软性材质,触感温润细腻,中控屏幕的布局也颇具人性化,驾驶员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彼时我以为,本田这是终于“开窍”了,准备在中国新能源市场大展拳脚了!

结果呢?

谁知道这策略转变之快,比翻书还迅速,刚有起色,本田的战略又一次调整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句古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很少能善始善终啊。

---

全球策略:本田的“生存之道”还是“墨守成规”?

本田为何会做出如此决策?

难道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其实,作为一家国际性的汽车巨头,本田的决策并非一时兴起,其背后有着复杂而周密的市场调研做支撑。

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将目光投向全球市场。

你看,虽然我们中国市场的纯电动车普及率堪称全球之最,充电桩遍布大街小巷,续航焦虑在这里几乎是个伪命题。

跑上几百公里,找个服务区,喝杯咖啡的功夫,电量就能补满。

但在全球其他地区,纯电动车依旧受到续航里程和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的困扰。

本田“放弃”电车?砍掉207亿,押注混动!网友:中国市场悬了-有驾

想象一下,在欧美许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与我们中国相比,简直是“龟速”。

那里的充电桩,要么数量稀少,要么故障频发,电动车一旦续航里程较长,驾驶者便需提心吊胆,生怕半路“趴窝”。

所以,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全球汽车市场的主流依旧会是插电式混动或油电混动,不太可能直接进入纯电动车占据半壁江山的局面。

本田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他们预计,到2030年,混动车型的年销量将达到220万至230万辆。

为此,本田计划在2027年至2030年推出13款新一代的混动车型,以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这个决策,从全球战略的角度来看,确实非常合理。

毕竟,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与发展,利润是其生命线。

然而,这对于中国市场而言,却并非一个好消息。

如果本田减少纯电动方面的研发投入,那意味着他们在中国的电动车竞争力,恐怕会有显著的下滑。

我们中国的消费者对纯电动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已经非常高,而且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无论是特斯拉、比亚迪,还是蔚来、小鹏、理想等本土品牌,哪个不是在纯电动领域风头正劲?

本田的这一调整,恐怕会让他们在咱们这里,更难站稳脚跟。

---

何去何从:本田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抉择

归根结底,本田这次是在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之间,做出了一个选择。

这就像一道两难的考题,A选项是“放眼全球,稳健发展”,B选项是“深耕中国,激进求变”。

本田“放弃”电车?砍掉207亿,押注混动!网友:中国市场悬了-有驾

本田最终选择了A。

但这其中,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的权衡呢?

我们常说要“因地制宜”,但对于跨国巨头来说,他们往往面临着全球战略统一性与本地市场适应性的平衡难题。

本田这次的决定,无疑是为了保证其在全球市场的营收和利润,但这或许需要以牺牲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为代价。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断言本田“不行了”。

毕竟,本田的混动技术,是经过市场反复检验的。

我记得首次驾驶本田CR-V混动时,那加速的线性感和行驶的平顺性,令人印象深刻。

在高速行驶时,车辆的悬挂系统表现出色,既能有效过滤路面颠簸,又能保持足够的支撑性,让驾驶者在弯道中信心十足。

轻点油门,车辆瞬间爆发出充沛的动力,推背感强烈;而制动时,刹车踏板的脚感扎实,制动力释放均匀,确保驾驶者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减速。

这种驾驶体验,即便放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本田的这个决定,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转型,远非“一蹴而就”那么简单。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环境、消费者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都会对车企的战略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认为,纯电动车就是未来的唯一解。

说来说去,这依然是一场没有定数的较量。

汽车行业的“内卷”才刚刚开始。

本田的这个“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战略,到底是对是错,时间终将给出答案。

只是,对于我们中国的消费者来说,或许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想买到高性价比、具有强劲竞争力的本田纯电动车,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

那么,面对本田这样的“战略调整”,您还会考虑本田的混动车型吗?

或者,您觉得本田这次,是“明智之举”还是“战略失误”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