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充电设施加速布局,保障绿色出行

2025 年 “五一” 假期,新能源汽车出行规模持续扩张,各地高速公路服务区、景区的充电站人潮涌动,新能源充电设施成为保障民众绿色出行的关键支撑。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数据显示,假期前四天,全国高速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量飙升至 3068 万千瓦时,较 2024 年同期大幅增长 28%,创历史新高。

新能源充电设施加速布局,保障绿色出行-有驾

为应对充电高峰,多地纷纷出台举措。沪渝高速枝江西高速服务区,即便在车流量高峰时段,充电车位供应依旧充足,新能源车辆能够随到随充。沈海高速慈城服务区作为浙江最大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47 台充电桩全力运转,巧妙化解了排队难题。在江苏苏州的阳澄湖服务区,创新推出差异化充电引导服务,针对选择充至七成电量的车主,给予 30 元充电服务优惠券,倡导 “快充快走”,有效缓解了充电压力。

今年,我国全力加快充电桩建设步伐,大力布局大功率快速充电桩与超级充电桩。荣乌高速文登服务区在原有 4 台 60 千瓦直流充电桩基础上,新增两台 160 千瓦双枪直流快充桩,车主排队等待时长锐减 70%。烟台着力打造城市核心区 “5 公里充电圈”,并在 2025 年建成投运 50 座乡镇公共快充站,实现乡镇公共快充站全覆盖。南京规模最大的江宁 “光储充换检” 一体化全绿电示范充电站投入运营,站内配备 4 台超充充电桩、12 台快充充电桩,还引入轨道充电机器人、移动式储能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满足多样化车型的充电需求。

景区周边的充电设施也在不断优化升级。陕西茂陵景区在 “五一” 假期前两天,游客数量同比翻倍,当地电力部门深度优化景区充电桩,将充电功率提升至原来的三倍,极大缩短了游客充电时间。深圳市大梅沙作为热门自驾打卡地,“五一” 前投运的超充示范站采用全球领先的 600 千瓦液冷超充技术,新能源汽车 10 分钟内可补能 500 公里。宁夏银川在漫葡小镇、览山公园等游客密集景区新建充电站,宁夏城市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还计划今年建成 33 处充电场站、1108 台快充充电桩,进一步扩大充电设施在商业区、居民区、物流园区、旅游景区的覆盖范围。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充电桩相关企业超75.2万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6.4万余家。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充电桩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为超过8.7万余家、5.9万余家和5.1万余家。

在保障充电设施稳定运行方面,各地同样不遗余力。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提前对 5127 座充电站、18427 台充电桩完成全面巡检,并在重点区域安排专人巡查管理,还精准投放 19 台移动充电舱,为车主提供应急充电服务。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节前对各新能源充电站开展专项巡检,节日期间安排专业人员 24 小时监测充电设施运行情况,组建应急抢修队伍,确保充电设施供电稳定。同时,新疆还自主研发移动耦合式共享充电桩,有效解决油车占位问题,部分充电站更是实现绿电交易,践行环保理念。

展望未来,新能源充电设施前景广阔。从市场需求层面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充电设施需求必然水涨船高。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2025 年 1 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 39.5 万台,同比上升 49.5% ,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达 1321.3 万台,同比上升 49.1%。而近十年间,充电桩相关企业注册数量显著逐年增长,在 2024 年达到顶峰,达 17.4 万余家,足以彰显市场对充电设施领域的青睐。

政策方面,大力扶持充电设施建设。财政部等多部门开展 2025 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申报工作,共有 75 个试点名额,中央财政奖励资金专项支持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北京、河南、安徽等地也纷纷出台政策,如北京计划到 2025 年底,建成超级充电站 1000 座以上,超充桩 2000 个以上;河南全年计划新建公共充电桩 2 万个以上;安徽全年要建成 2.5 万个公用充电桩、2.3 万个专用和自用充电桩,实现 “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 。

技术创新也将为充电设施发展添砖加瓦,无线充电、移动充电等自动充电方式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清洁能源在充电设施中的利用也会愈发广泛,如上海徐汇区三汇路充电站投用的 “光储充放” 一体化项目,不仅实现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还配备智能移动储充车,为电网削峰填谷。车企间的合作同样在加速充电设施布局完善,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bp pulse 等企业合作打造充电网络,小米汽车也与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开展充电网络合作。

不过,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充电设施的过程中,也有诸多注意点。首先在设施布局上,尽管高速公路服务区、景区周边等重点区域充电设施不断完善,但仍存在部分偏远地区、农村地区布局不足的情况,需要进一步优化布局,实现更广泛的覆盖,真正解决新能源汽车出行 “里程焦虑”。

在标准规范方面,目前充电设施标准尚未完全统一,不同品牌、不同类型充电桩在接口、充电协议等方面存在差异,给用户带来不便,亟待相关部门统一标准,提升充电设施兼容性。通过天眼查天眼风险和深度风险来看,涉及司法案件的充电桩相关企业约占总数的4.14%运营维护也是关键一环,要确保充电设施稳定运行,需建立完善的运维体系,及时处理设备故障、优化充电流程,提高用户体验,例如充小兽充电站采用 saas 智能云平台,实现远程监控和运营管理,能实时监测充电桩使用情况、充电效率和设备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

截至 3 月底,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已累计建成 3.8 万台充电设施,覆盖 98% 的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出行充电需求得到更充分的满足。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未来,我国将持续完善充电设施布局,提升充电服务质量,为广大车主的绿色出行保驾护航,助力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