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朋友,上个月刚提了台凯迪拉克IQ锐歌,四十多万落地,天天在朋友圈里晒那块33寸的大连屏,配文都是“美式新豪华,未来已来”。
结果上周,凯迪拉克官宣,同款车,指导价直接干到了29.77万起。
我那朋友的朋友圈,从此就只剩下“三天可见”了。
这事儿闹的,比电视剧还精彩。
你说凯迪拉克图啥呢?
这哪是降价,这简直是把自家刚装修好的门脸给亲手砸了,顺便对着老车主们的后脑勺来了一记响亮的闷棍。
当初IQ锐歌这车出来的时候,那阵仗,恨不得告诉全世界,我,凯迪拉克,电车时代的“浴皇大帝”,回来了!
奥特能平台吹得天花乱坠,设计上各种“流光星雨”“黑晶光曜”,名词一个比一个玄乎。
那架势,明摆着就是要跟“蔚小理”们掰掰手腕,告诉这帮新来的,谁才是豪华车市场的老炮儿。
可市场这玩意儿,从来不认什么老炮儿,只认销量。
你看看那每个月的成绩单,几百台的销量,在新能源汽车价格战这个修罗场里,都不够给对手塞牙缝的。
嘿,这就尴尬了。
你以为你是穿着高定西装的教父,结果一进场子发现,人家都在玩综合格斗,你那套老派的绅士风度,压根没人理。
问题到底在哪儿?
我觉得吧,凯迪拉克就好像一个努力想学说唱的古典音乐家,调子起得很高,但每个节拍都踩得那么别扭。
那块33寸大屏,硬件是真牛,9K分辨率,看着跟IMAX似的。
可你划拉两下那车机系统就明白了,骨子里的那股“油腻劲儿”还在,UI逻辑透着一股子“我教你开车”的爹味儿。
隔壁理想的车机都快成儿童乐园了,蔚来的NOMI能跟你聊天解闷,你这还停留在“功能菜单”阶段,年轻人谁跟你玩?
还有那个吹上天的Super Cruise,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可能确实是神器。
可到了中国,你把它扔进晚高峰的四环试试?
各种电瓶车鬼探头、外卖小哥玩漂移,它那套算法估计得当场CPU干烧了。
它不够“本土化”,这就是最大的死穴。
它不懂中国消费者要的智能,不是那个在实验室里跑出来的一百分,而是能在楼下菜市场门口帮你躲开一个乱窜的三轮车。
所以啊,这次挥刀自宫,直接降价十几万,压根不是什么“宠粉福利”,就是一次彻头彻尾的“电击疗法”。
再不醒,就真的要休克了。
它必须把自己从40万级别的“雅间”里踹出去,一头扎进30万级别这个最血腥、最内卷的“大通铺”里,跟极氪001、特斯拉Model Y这些已经杀红了眼的猛兽贴身肉搏。
至于那个“终身质保”的添头,现在这年头,没点这种承诺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卖电车的。
这一刀下去,凯迪拉克自己也乱了方寸。
品牌定位瞬间模糊,以前是跟宝马iX3眉来眼去的,现在直接要和比亚迪唐抢客户了。
一个百年豪华品牌,沦落到要用性价比说事儿,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这让消费者怎么选?
我是花30万买一个“打骨折”的二线豪华,还是买一个配置拉满、服务到位的国产新势力顶流?
这道题,够让人纠结半宿的。
说到底,凯迪拉克,或者说整个通用汽车,都在为之前的傲慢和迟钝买单。
它们总觉得造车是自己的天下,新势力那套互联网玩法都是花里胡哨。
结果呢,时代变了,人家用花里胡哨的玩法,实实在在地抢走了你的用户。
现在想明白了,要下场肉搏了,却发现自己连件像样的铠甲都没穿。
那么,对于我们这些看客来说,这出“贵族落难记”看的是真过瘾。
它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在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没有什么品牌光环是永恒的,没有什么价格是不能被撼动的。
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出来的票,才是唯一的真理。
那么,这杯“骨折”的美式豪华咖啡,你是干了,还是再观望一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