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美股市场最火爆的是两个中国公司,由前百度员工创立的小马智行(Pony.ai)和文远知行(WeRide),因为这两个公司准备大举进军海外市场,摆出一副要与特斯拉Robotaxi一较高下的架势。
昨天小马智行美股股价单日暴涨47.6%,换手率高达281%,自4月23日以来短短两周,股价已翻三倍有余,市场热情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文远知行股价也在同日上涨31.7%,可见投资者对这两家公司的追捧。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两家公司正在全力推进与Uber战略合作。
小马智行宣布,今年下半年其Robotaxi服务和车队将接入Uber平台,首先从中东市场起步,并计划扩展至更多国际城市。用户打开Uber App,就能直接叫到小马智行的无人驾驶车。
而文远知行也不甘示弱,与Uber达成类似协议,计划未来5年,在15座国际城市推出Robotaxi服务,覆盖欧洲、中东等地。
Uber作为全球网约车巨头,此番合作无疑为这两家中国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国际化跳板。
不过这些和百度并无什么关系,百度的萝卜快跑还在国内筹备,而百度的股价也持续低迷不见起色。
01
前百度员工组成的智驾天团
两家公司的核心团队都带有浓厚的百度色彩。
小马智行CEO彭军曾是百度自动驾驶部门的首席架构师,并在谷歌工作五年;CTO楼天城则在百度美国研发中心积累了丰富经验。
文远知行的CEO韩旭也非常资深,早在2014年就加入百度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发出DeepSpeech2语音识别系统,后担任百度无人车部门首席科学家;副总裁杨庆雄同样出身百度自动驾驶团队。
这些技术大牛以及他们在百度积累的丰富智驾经验,为两家公司奠定了坚实的业务基础。
社交媒体上,网友对这些团队的评价颇高。
有评论认为:“小马和文远的团队有点像自动驾驶界的‘复仇者联盟’,颇具前瞻眼光的百度,给这些创业者赋予了非常丰富的业务经验,加上他们的国际化视野,特斯拉得小心了。”
02
超越前雇主的成果
在运营能力上,小马智行目前拥有超过250辆Robotaxi,累计自动驾驶里程突破3350万公里,其中近400万公里为无人驾驶测试里程。
文远知行则在全球7个国家、30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研发、测试及运营,累计运营天数超过1800天。
媒体报道称,文远知行已在广州等城市实现常态化Robotaxi运营,日均订单量稳步增长。
市场反应同样火爆,小马智行与Uber合作的消息公布后,其市值一度超越50亿美元,文远知行的市值也逼近 25 亿美元,两家公司市值加起来已经接近三分之一的百度。
百度虽然在智能驾驶上起步非常早,并且积累了很多年,但是多年来人才大量流失,在车机系统和Robotaxi两大方向上的成果,其实已经不如这些前员工创造的价值。
03
联合网约车平台对抗特斯拉
财务方面,小马智行2023年收入结构显示,Robotaxi业务占10.7%,自动驾驶卡车服务占34.8%,技术授权与应用服务占54.5%。
文远知行则主要通过销售L4自动驾驶汽车和提供相关服务盈利,Robotaxi收入归入服务类别。
尽管两家公司尚未实现盈利,但相比行业内其他玩家,它们的财务状况相对健康。媒体也分析指出,小马和文远的亏损率已逐年收窄,显示出商业化的潜力。
商业模式上,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选择与Uber合作,借助其平台快速切入市场,与特斯拉自建车队的打法形成鲜明对比。
特斯拉CEO马斯克曾表示,Robotaxi业务将于2025年6月正式启动,计划依托其FSD技术打造全球车队。
自主车队的特斯拉,威胁到的是Uber、Lyft、滴滴、Grab这些网约车平台的份额,小马和文远选择和它们抱团,市场渗透速度可能会更快。
04
兼容和自主的路线之争
与特斯拉相比,小马和文远在国际扩张中具备独特优势。
首先,与Uber的合作帮助它们规避了监管和市场准入的难题。
媒体报道称,中东和欧洲多国对特斯拉FSD技术的审批进程缓慢,而小马已获阿联酋自动驾驶牌照,进展神速。
其次,中国企业在技术迭代和成本控制上的能力不容忽视。
然而,特斯拉在品牌影响力和技术积累上仍占上风。FSD技术已在北美市场积累了海量数据,特斯拉10 年经营积累的庞大车队规模也远超对手。
在Robotaxi业务上,特斯拉的生态闭环和苹果一样的强大,但是小马和文远的模式则有点像安卓,走兼容为主和自主辅助的模式,以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方案,给网约车平台和其他第三方车队赋能,借助第三方的规模来抗衡技术和品牌占优的特斯拉。
未来,特斯拉Robotaxi的有力竞争者,也许不是谷歌的Waymo,更不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百度,而是这些来自中国的创业公司。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