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送修受损怎么办?这些权益你要懂
那天把车钥匙交给服务中心接待员时,我没想到三天后会接到这样一个电话:“先生,非常抱歉,您的车在移车过程中发生了轻微刮蹭……”相信不少车主都经历过类似时刻——爱车在维修保养时受损,却不知如何应对。
别急着妥协。 先了解你的权利。
如今许多品牌已明确服务标准。以问界为例,其新规规定:员工操作造成的车辆损伤,由服务中心承担全部责任——这包括维修费用、提供代步车或交通补贴(部分品牌每日补贴达300元),以及确保使用原厂配件。
记住几个关键点:
原厂配件是底线。 有些服务中心会建议“内部处理”,使用非原厂配件。坚决拒绝。后期自行修复的贬值损失,往往需要你自己承担。
证据决定结果。 我上次送修时,特意在车内留下了开启录像模式的手机。监控清晰显示员工倒车时未观察后视镜。这份证据让我在协商中处于有利位置,最终获得了额外两次免费保养作为补偿。
科技让监督更简单。如今许多品牌APP支持实时查看车辆位置和状态,部分甚至能显示是谁在操作你的车。别等出事才想起收集证据。
如果事故已经发生:
立即要求服务中心出具书面情况说明并盖章。这是责任认定的基础。
所有沟通尽量留下记录。口头承诺难以追溯。
涉及需保险理赔的情况,及时通过12123等平台备案。这是重要的法律凭证。
警惕“很快处理”的拖延战术。时间越久,车况越难核实。建议每日跟进进度。若问题七天未获解决,可直接拨打品牌客服热线(如问界的950808)寻求总部支持。
对于新车受损,法律层面存在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空间。这不是无理取闹。曾有案例,车主因车辆受损产生严重焦虑并就医证明,最终获得了相应补偿。
你的坚持,不是在制造麻烦。
你是在维护应得的权益。也是在推动行业服务标准的提升。
下次送修前,不妨做这些准备:检查行车记录仪电源,了解品牌最新服务政策,熟悉车辆监控功能。把权益握在自己手中,才能让每次服务体验都更加安心。
毕竟,信任不该成为轻率的理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