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又捯饬出新款了,ET5和ET5T,据说月底要开锣。
改头换面了前脸,捯饬了内饰,听着耳熟不?
隔三差五,车企总要变着法儿地,挠一下消费者的痒痒肉。
可这回,咱能不能稍稍抻着点儿,别光瞅着“鲜”,也掂量掂量“旧”?
讲真,我对这新车发布都快脱敏了。
年年一堆“焕然一新”、“迭代升级”、“重新界定”,看得人目迷五色。
这新款ET5/ET5T的外观小修小补,说白了,就是把脸盘子搞得更具侵略性,线条更硬挺了些。
内饰换了个巨幕,撸了个怀挡,抠了点儿储物空间和无线充电。
这些花活儿,真能让人眼前一亮?
得嘞,厂商肯定要叨叨,这些都是为了精进用户体验。
可果真如此?
或者说,仅仅是如此?
换个思路,车企为啥要赶趟儿地出新款?
难不成是现款车型真有那么多让人如坐针毡的纰漏?
与其说是为了挠到用户的痒处,倒不如说是为了刺激荷包,保住那点儿江湖地位。
毕竟,在新能源这趟浑水里,你不撒丫子跑,分分钟被人甩没影儿。
可这种“内卷”式的推陈出新,真对咱老百姓有益?
短线看,新款确实能带来点儿新鲜劲儿,勾搭住一拨消费者。
可长线看,这种迅猛迭代,没准儿会加速老款车型的折损,让老车主感觉自己“喜新厌旧”。
毕竟,谁也不想刚提的车,转眼就成了“昨日黄花”。
再说了,这赶大集似的推新,也抬高了咱消费者的选择门槛。
面对这琳琅满目的车型,五花八门的配置,寻常老百姓很难掂量出个子丑寅卯。
很容易被销售那张嘴忽悠瘸了,买了辆并不趁手的家伙什儿。
准有人要说了,这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咱可以选择不买。
这话不假,可问题是,在汽车这摊事儿上,咱老百姓的选择权真就那么硬气?
车企攥着雄厚的营销资源,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左右咱消费者的心思。
而咱呢,往往只能被动地接茬儿信息,很难捞到周全、客观的门道。
与坊间认知相悖,汽车消费可不是一锤子买卖,它还牵扯着不少社会因子。
比方说,汽车代表着身价和排面,不少人买车是为了撑住那点儿虚荣心。
又比方说,汽车是家庭的要紧家当,不少人买车是为了图个方便,拔高生活段位。
当我们习惯性地把汽车消费看作是个人抉择时,是否忽略了这些社会因子的作祟?
单单这一个茬口,就足以说明这事儿的盘根错节。
要说这蔚来,不少人会想到它的换电模式。
这路子确实纾解了一部分用户的里程焦虑。
可与此同时,它也滋生了一些新问题。
比方说,换电站的铺设成本高得吓人,得砸进去大把的银子。
再比方说,换电的便捷性受制于地理位置,不是哪哪儿都有换电站。
更要紧的是,换电模式没准会让消费者对电池的产权犯嘀咕。
电池是属于车主的,还是属于蔚来的?
要是电池的性能拉胯了,这板子该打在谁的屁股上?
这些问题,都需要掰扯清楚。
实际上,汽车行业的发展,不光是技术的事儿,也是社会的事儿,更是人的事儿。
车企应该更上心咱老百姓的真章实需求,而不是一门心思地追赶速度和油水。
咱老百姓也应该更理性地看待汽车消费,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营销手段给拿捏了。
汽车,说到底,就是个工具。它应该服务于人,而不是反过来驾驭人。
新款ET5/ET5T的登场,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汽车行业的眉眼高低。
但愿咱都能从这镜子里,瞧见更真格的东西。
就像开篇撂下的“鲜”,没准过几年,它又成了“旧”,可咱对于出行的盘算,对于生活品质的找补,却应该历久弥新。
全部评论 (0)